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73102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文档: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3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回顾核心知识一、地壳物质循环1.三类岩石: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AB可互换)2.四种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可互换)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外力作用的比较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2.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类型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对地貌的影响

2、原因褶皱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一般成山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一般成谷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泰山、华山、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构造盆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3.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常形成瀑布、峡谷等地貌;流水堆积常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2)风力作用: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地貌;风力堆积常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再悟高考

3、真题1.(2016课标,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

4、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答案(1

5、)C(2)B(3)D2.(2015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

6、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1)D(2)B3.2013课标,36(1)、(2)、(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

7、)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展开原因分析。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

8、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