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73072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当时可悲的世态。小说前三自然段介绍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酒店的环境,这是孔乙己生活时代的社会缩影。然后,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几个生活片断的描写,在环境与人物的比照、人物与人物的比照、孔乙己自身的前后比照中,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的可悲。作品形象丰盛、忧愤深广,迭起的哄笑声,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在问题的探究和语言的品读中,深入感受孔乙己悲惨的人生和封建末世世态的可悲,认识社会深

2、层的罪恶。教学目标:1、 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 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3、 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及其比照手法。教学重点:1、 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 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教学难点:以原文入题,营造气氛;再以读本课关键句入题,引发共同思考,揭示学习任务。通过品味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并在比照中感悟作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听录音,回味小说结尾听并跟读最后两段(小说结局)朗诵录音。-然后出示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提问:“大约是什么意思“确实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判断呢(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授以人物分析的根本

3、思路和办法。本堂课,让我们一起,从研究人物的悲剧人生入手,研究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2、探究遭遇原因,从本质看结局。二、新授(探究、讨论)(一)、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1、自主学习(2分钟)读课文,研究孔乙己的前后变化,寻找一个角度,从比照中分析孔乙己的结局。例:从动作描写角度“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拮据、虚荣和穷酸气。)“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一个“摸字表明他穷困潦倒到极点,说明了他极度悲惨的境地。)- 鲜明的比照告诉我们,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已经连让他虚荣一下的资本都没有了,他

4、已经没有了活路。2、交流讨论(读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读中悟,悟中读,结合文本读出感受。要求:从某个角度,找出重要语句,比一比、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从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中感受人物遭遇。例:(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一件破夹袄问题:矛盾在哪里站着喝酒的人穿什么衣服穿长衫的人怎么喝酒(充沛表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最后连“穿长衫的最后一点虚荣都没有了。(2)、从肖像描写角度第4段写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表明他应该有谋生的身体条件,但生活却穷困潦倒,但至少还能过日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

5、特征。)第11段的“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表明他被打折了腿,受到沉重摧残,丢失生活能力,前后比照令人同情。)(3)、从语言神态描写角度“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明他死要面子,但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以读书人自居,以识字为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再也没有争辩的能力,精神彻底崩溃。)再听再读,反复感受。3、进行小结(1)听录音(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跟读,深化对人物悲剧人生的感受。(2)判断结局:从这最后一次到酒店的

6、情形看,(齐读)-“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3)提出新的问题:出场时的孔乙己还能站着喝酒,还能排出九文大钱,试想一下,当初刚才拿起书本开始晨读的小小孔乙己,该是怎样一个天真有向往的孩子啊!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出令人深思的悲剧。悲剧的特点就是把美消灭给人看。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我们先不去研究这种说法的对错,就今天我们研究的孔乙己来说,他的悲剧究竟属于哪一种呢也就是说,是谁消灭了孔乙己的人生呢过渡,深入第二个问题。学习对信息进行提炼概括。(二)、探究遭遇原因,从本质看结局。1、分组讨论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有几方面原因 学习结合文

7、本进行具体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结合文本,每人都要说说自己的看法。(2分钟)2、集中讨论(1) 关于环境(环境对孔乙己意味着什么)设问:构想孔乙己在弥留之际,回想起周围的一切,最能对他造故意灵冲击的是什么讨论后小结:笑(所有喝酒的人、掌柜、“我)人们的态度 逼得孔乙己不能生存打(何家、丁举人)(一个麻木不仁、冷酷、黑暗、欺贫畏富的社会)(人们麻木不仁、冷酷无情、欺贫畏富,人们的态度意味着孔乙己没法生存,精神、肉体的摧残逼得孔乙己不能活。)鲁镇的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关系这样的社会对孔乙己意味着什么从服装看: 长 - 短酒店环境 从喝酒地点看: 里 - 外 没有孔乙己生存的意义。

8、从喝酒方式看: 坐 - 站从酒菜看: 要酒要菜 - 买不起荤菜(一个贫富悬殊的充斥对立的社会)(这是一个贫富悬殊的充斥对立的社会,意味着孔乙己不属于任何阶层,他是可笑的、多余的,环境没有给他留下生存的意义。)(2)、关于个人(思想个性对孔乙己意味着什么)难道孔乙己的悲剧全部是直接源自社会的取笑和毒打吗我们一起看看,孔乙己有多少无法解决的个人矛盾,他的思想个性意味着什么自由读读描写孔乙己的相关内容,完成填空(课件演示):孔乙己是个集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他在经济上贫困潦倒,但在行为上却好喝懒做;他本性善良,但却免不了做些偷窃的坏事情;他自命清高、死要面子,但却常常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提问:孔乙己为

9、什么会养成好喝懒做的坏脾气他为什么会思想麻木、行动迂腐、自欺欺人、可笑可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风,看不起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等级观念,热衷封建科举和陈旧知识的可笑。)通过提问,深入引导到第二个问题第三步分析,指向本质。(3)基本原因何以造成麻木、冷酷的社会何以造成潦倒可笑的孔乙己- 封建制度、封建思想与文化答案还是在文中,始终不能离开文章。(找找体现社会本源的相关语句)三、小结在听读中开始,在听读中结束。看来,孔乙己的悲剧归根到底是社会的悲剧。所以,作者写道-回忆、朗读最后二段(跟着录音),然后布置课后探究任务:一个孔乙己悲惨地走完了他的一生。其实,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有着无数的

10、孔乙己,他们一旦走进知识陈旧、毫无用处、让人半懂不懂的书堆里,一旦走进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里,就只能成为一个可笑无用的废物。即使如丁举人一样科举成功了,那也只是充当了残害人的工具,同样是无用的东西。尽管这样,还是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走着那条没有好结果但他们却依然梦寐求、令他们如痴如醉的道路,甘愿一辈子没有生气地活在那个“长衫的世界里而至死不悟。社会的悲痛除了如此,还能怎样倡议同学们课后去研讨?范进中举,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收获。板书设计社会环境 充斥对立麻木不仁、黑暗冷酷、欺贫畏富个 人 矛盾、可笑、可悲没有活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与文化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发

11、言精彩纷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对话和结合文本对作品的深入解读是本课的亮点。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师生共同追求完全投入状态的教学这一根本观点。在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师生所得所悟的解读与交流中,较好地完成了经典语言的输入、作品情感的浸润,也产生了一些“顶峰对话。如,学生从衣着角度看到,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时,“穿一件破夹袄,表明他已经丢失了穿长衫的能力,他连最后一点自欺欺人的维持个人尊严的能力都没有了,他失去了他唯一的精神依托。一个精神已死的人,是没有活路的。总结本课教学,我觉得较好地处理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策略问题。教学设计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学习不仅仅是课内的

12、事。课前,我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在文章中划出人物描写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去把握人物的遭遇,思考人物的结局。二是结合文本,寻找依据,就孔乙己的结局写作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要求学生们能够带领准备的头脑走进课堂。课上,重视对话与生成,努力使课堂成为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互动。课后,布置拓展阅读,带领对封建末世多方面的思考走进?范进中举。本课教学从探究问题开始,到产生新问题结束,自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课的学习。二是宏观设计问题。从宏观上讲,本课教学重视小说学法指导和阅读思维训练。根据小说特点以人物研究为核心,从人物看社会。怎么看呢先根据人物遭遇,从现象看;再探究内在原因,从本质看,即从现象到本质,

13、从感性到理性。三是微观处理问题。其中,第一是重视营造沉浸的气氛。教学从听、读开始,以听、读结束,中间将听、说、读的训练结合起来,对人物结局的探究这一主要问题贯通全课。第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文章。主要问题有两个:(1)孔乙己必死无疑吗(悲剧的必然性)(2)悲剧由谁造成三是重视角色体验。教学中安顿学生尝试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孔乙己,构想弥留之际的孔乙己想起周围一切时,会想到什么,对他临死造成最大冲击的记忆会是什么。这一设计使学生进入了深层思考,引导学生较好地触摸到了社会本质,学生们在有所知的根底上有所思,在有所感的根底上有所悟,效果不错。附录像剪辑倡议倡议剪辑三个片段:片段一:开始 - 00:15:07,主要内容是在听、读中浸入文本,关注人物的结局,并从人物遭遇方面探讨孔乙己是否必死无疑,从现象看结局。片段二:00:21:28 - 00:25:34,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悲剧由谁造成。片段三:00:41:20 - 42:53(结束),课堂的结束与课后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