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7062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规范答题八项注意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同学们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朝金榜题名。为了一圆“大学梦”,勤奋刻苦的复习备考是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考试中的一些答题技巧和细节也不能得闲视之,否则,就可能功亏一篑,留下终生遗憾。下面我结合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的体会,给同学们几点忠告,我把它概括为 “八项注意”。下面我们从考试内容和答题形式两个方面是来谈谈这“八项注意”。1、文言翻译:译准“得分点”文言翻译是近几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2005年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2、,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2、古诗词鉴赏:试用“三问解答法”对于古诗词鉴赏题,可以采用“三问解答法”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写的怎样(表达效果)。多年的阅卷经验证明,只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运用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例如2005年全国

3、卷的诗歌鉴赏题,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1、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问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下面我们运用“三问解答法”来分析一下。写的什么?萋萋的草、东流复西的涧水、无人欣赏的芳树、自开自落的花、春山、空自啼叫的鸟等。用什么手法写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对仗的修辞手法。写的怎样?借写景表现了山中的宁静,流露出伤春、凄凉之情。据此,组织答案如下:问题1、对偶(对仗)。“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问题2、这首诗写

4、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3、名句默写:写准确,做最有把握的题关于名句默写,最重要的是书写准确,不要写错别字。其次是选做最有把握的题,不要多做(高考名句题一般是选做,多做的题出了错要扣分),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失分。再次是书写要工整、笔画清楚;否则,可能被视为书写错误而扣分。4、阅读理解: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改进方法也有明显的效果。有

5、两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读不完文章就做题和阅读时不会圈点勾画。前者的问题是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答题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后者可能会遗漏文章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因此,一定要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做题。另外,根据高考阅读题的评分标准,评分主要看要点,要点齐全就可以得满分,但多答的内容不扣分,因此,答题没有把握时宁可多答一些(当然不要超出答题的范围),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遗漏得分要点。5、语言表达:拟草稿语言表达题是一个考查范围很广、灵活性很强的题型,要做到不丢分很不容易,特别是有些难度较大的题,如对联、仿句和概括文意等,很难一挥而就,因此,要先拟

6、写草稿,修改后再写到试卷上。6、写作:中心集中,文体鲜明,语言晓畅,书写清楚写作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写文章或文学创作,考试性质和形式以及阅卷的方式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摸清应试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规律。根据多年的阅卷经验,我觉得以 下几个方面特别需要处理好。第一,文章的中心必须尽可能地鲜明、集中。中心模糊的文章,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第二,文体要鲜明。写作议论文就是议论文,散文就是散文,小说就是小说,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象”。那种文章老师看了肯定反感。第三,语言晓畅。考试作文的语言不能过于含蓄更不能晦涩难懂,

7、阅卷的时间限制决定了老师不可能用较多的时间去琢磨你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让老师在短短几十秒内“看不懂”,那么,你也只能得一个你自己“看不懂”的分数。因此,文章语言一定要得明白晓畅。第四,书写清楚。书写清楚是对卷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既然如此,你就没有理由不跟阅卷老师配合好,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故意“难为”他,他可能就会“难为”你,所以,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看了有一种愉悦感,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以上六点“注意”属于答题内容,下面两点属于答题形式。7、“答题说明”:答题前先阅读高考语文考卷开头都有一个“答题

8、说明”,用来说明答题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尤其是现在很多省份进行“网上阅卷”,需要注意的更多,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必须认真阅读。8、涂卡、修改:重视细节客观题的阅卷特点是机器只认符号不认人,因此,必须涂写规范,合乎要求。涂答题卡,一定要涂写清楚、规范;如果修改,必须擦干净,否则,可能会吃亏。以上“八项注意”,是我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的忠告。当然,高考归根结底靠的是实力,但是,有实力再加上答题的规范和细致就能锦上添花了。七大技巧助你高考作文得高分高考作文60分,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考生的命运。高考作文有着许多特殊性和不可预知性,不等同于平时写作。高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时间短,且

9、教师阅卷的时间更短,因此,学会一些应试技巧,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其实也不难。 一、结构模式要“简 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阅读的时间很短。因此,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

10、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二、列提纲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

11、,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四、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

12、“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五、感情要“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

13、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六、语言要“美” 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

14、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七、文面要“洁”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高考阅卷时间紧,天气又热,评卷老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心态很微妙。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直截了当。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要求所写之字

15、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规范,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经典备考经验(1)用实力说话。高考最终胜利依*的始终是实力。(2)“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要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可谓“千头万绪”。可什么是根本?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

16、还是基础”。(3)学文科,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4)“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