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7027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示例一 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和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感情,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教学重点:知道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教学难点:品味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气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 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 “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

2、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2,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在41岁时隐退,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他隐退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黑

3、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感情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3,推进新课:(1)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A, 这首诗歌可分为哪几层意思?三层:一(1-6句):写作者的个性 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二(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 的喜人情趣;三(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B, 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 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

4、来的?(2)第一层中,“尘网”“羁鸟”“池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生活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的感情。“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态。(3)“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那样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

5、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树颠”得意地啼叫。(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际上是那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对比? 这两句写所感,具体写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与官场生活对比,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作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5)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二,布置作业:背诵全诗,阅读陶渊明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