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70095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时量7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B C D2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4.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墨家的

2、同学说 (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6“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C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7.李贽提出的人人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 )A四书五经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 D格物致知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 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9“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儒

4、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D(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10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我们之所以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实行了民主制度 B古希腊涌现出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5、D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 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发展了人文主义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12. 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与对象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 )A.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B.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C.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 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1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

6、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14.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 B.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15.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16.服饰是时代的特征的折射,如商的“威严庄重”

7、,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下列选项中与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7.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8、(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18史书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上述材料说明( )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 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 D.柳永的词风逊色于苏东坡19右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用中国的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的精神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

9、努力A B C D20.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了万物说以致命的打击 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根基 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 B C D21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说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应该是(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经验不一致 C经典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22.物质、能量、信息是人

10、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232010年3月27日20时30分,当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活动有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共同参与。中国的北京、上海、长沙、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了这一活动中,为电力开始成为一种新能源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电灯泡的发明使用 B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C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4.

11、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25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尔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26.“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

12、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7.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28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描述不确切的是( )A陈独秀是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

13、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C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3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追求民主政治 D反对专制统治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时量70分钟 满分100分答 题 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