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69666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2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1.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Seldom _ any mistake during my past fifteen years of service here.A.I did makeB.did I makeC.should I makeD.I made正确答案:B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如何才能遵循生活化原则。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

2、教育内容;其次,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再次,还要引导幼儿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4. 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 )。A.教育内容应具有超前性B.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C.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D.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参考答案:BCD5. 幼儿科学教育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幼儿科学教育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A.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B.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C.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D.幼儿科学教育的评价参考答案:ABCD6.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 )。A.科学经验和

3、初级科学概念B.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C.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D.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参考答案:A7.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中,不是一种实体,而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的一种特殊资源是信息资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中,不是一种实体,而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的一种特殊资源是信息资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

4、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A、根据活动目标定名称B、用数学术语定名称C、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D、根据活动过程定名称参考答案:B10. 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1. 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参考答案: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

5、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12. 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时钟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 )。A.认识时钟及用途B.利用直观教具,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C.讲解演示,认识整点和半点D.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参考答案:ABCD13. 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A、操作法B、游戏法C、演示法D、试验法参考答案:A14.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

6、。(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 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殊性的是( )。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殊性的是( )。A.方法方面的目标B.知识方面的目标C.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D.技能方面的目标参考答案:B16.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 )。A.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B.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C.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D.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参考答案:ABCD17. 下列不属于评价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是( )。下列不属于评价幼儿科学探

7、究能力的是( )。A.求实与批判精神B.记录和统计有关的信息C.发现关系的能力D.探究的倾向性和深度参考答案:A18.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A、集体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D、个别活动形式参考答案:B19. 游春图的作者是( )。A、齐白石B、罗丹C、展子虔D、王维参考答案:C20. 教师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性要求教师( )。A、遵纪守法B、语言文明C、穿着特别D、仪表大方参考答案:ABD21. _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_是幼儿数学概

8、念形成的源泉。A、现实生活B、操作活动C、教学活动D、交往活动参考答案:A22. 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B.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C.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D.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参考答案:ABCD23. 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A、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B、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C、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D、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参考答案:A,B,C,D24. 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目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科

9、学教育情感目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鼓励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有好奇心B.启发幼儿热爱自然,爱护环境C.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D.完善儿童的知识体系参考答案:ABC25. 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6. 试述儿童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参考答案:1.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1)一一对应观念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

10、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有的时候,占的地方大,数目却不一定多。而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更加可靠一些。在小班末期,有的儿童已建立了牢固的一一对应观念。比如在“交替排序”活动中,存在四种物体,其中既有交替排序,又有对应排序。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他通过点数说出有4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条。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报出有4条。说明幼儿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但是能不能说,幼儿此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呢?皮亚杰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作

11、出了相反的回答。实验者向幼儿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幼儿往另一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幼儿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幼儿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就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可见幼儿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应的。(2)序列观念序列观念是幼儿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幼儿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到,而有赖于在无数

12、次的比较之间建立一种传递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逻辑观念而不仅仅是直觉或感知。那么,幼儿的序列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时,如果棒棒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幼儿这时的幼儿尽管面对操作材料,也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中班以后,幼儿逐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们完成任务的策略也是逐渐进步的。起先,他们是通过经验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我就看到有一个幼儿在完成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了后一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或最长)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

13、次拿的最短的棒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同样,这种序列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了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幼儿也很难排出它们的序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幼儿对这个问题是感到非常困难的。(3)类包含观念幼儿在数数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即使有的幼儿知道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比如数到8就是8个),也未必真正理解总数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要求他“拿8个物体给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个拿过来。说明这时幼儿还处在罗列个体的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和部

14、分之间的包含关系。幼儿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就应该知道数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个体。如5就包含了5个1,同时,每一个数,都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只有理解了数的包含关系,幼儿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作者曾经问一个幼儿,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是红片片多。直到作者向他解释,片片指的是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他得到答案的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靠逻辑判断,而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片片比红片片多。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决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是和直接的、外化的动作和形象相联系的,幼儿则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