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69445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文言文之课内虚词分类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之文言文复习资料课内文言虚词练习(以)1、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不然,籍何以至此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秦亦不以城予赵D常以肃杀而为心 既而以吴名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2、下列加点的“以”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A举以于人,如弃草芥 B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C作师说以贻之 D以此知之,故欲往3、下列加点“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彭祖乃今一久特闻 几以捕系死B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以其无礼与吾也 C君子不以言举人 举以与人,如弃草芥D犹能不以之兴

2、怀 则修文德以来之4、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以其无礼于晋也 B 几以捕系死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D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5、下列“以”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几以捕系死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以其无礼于晋也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焉用亡郑以陪邻C. 常以肃杀而为心 D. 越国以鄙远7、请找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 )A.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B.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阙秦以利晋,为君图之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

3、下列“以”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以其无礼于晋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C)君子不以言举人。 则修文德以来之。D)乃入见。问:何以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私人9、下列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10下列“以”字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君子不以言举人 B不赂者以赂者丧C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D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课内文言虚词练习(而)1、下列加点的“而”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B骊山北构而西折C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拔剑撞而破之2、“而”字的用法意思不同与其他3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渔父莞尔而笑3、“而”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归而求救国之策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太守归而客从也D人非生而知之者 足以就极刑而无愠色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B.C. D.5下

5、列“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信而见疑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6下列加点字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患贫而患不安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蟹六跪而二螯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下列“而”字意思不同的是( )A某所,而母立于兹 信而见疑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6、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C归而求救国之策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D 太守归而客从也 蟹六跪而二螯9下列句子加点词与其它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课内文言虚词练习(于、所)1、下列“于”的用法意思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赵尝五战于秦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下列“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C. 故内惑于郑袖而外欺于张仪 D.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3、下列加点的“于”字选项正确的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六艺经传皆

7、通习之,不拘于时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 B.C. D.4、选出下列“于”字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夫患常积于忽微C日与北骑相出役于长淮间 D 乃设九宾礼于庭5、“于”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师不必贤于弟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6、下列“于”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以勇气闻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下列“于”字用法和其他

8、三项不同的是(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也 D. 不拘于时,学于余8句子中与“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所”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C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D.其所以催败零落者9句中“所”字用法相同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C.从去里所,复还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10子中“所”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9、B某所,而母立于兹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课内文言虚词练习(之、为、乎)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用法相同一项是A予之及与死者不知其几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之”字的用法意思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若风之摇草木C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选出下列据文言

10、虚词“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敝之而无憾 B.少者怀之 C.愿闻子之志 D.将援弓射之5、下列句子中“之”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非曰能之,原学焉 D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6、下列句子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下列句子中“之”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B客之美我者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8、“为”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谁为大王为此计之C吾属今为之虏矣 D秦王为赵王击缶9、下面加点的“为”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先事之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C念谁为之戕贼 D秦王为赵王击缶10、下列“为”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耳得之而为声C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