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69266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医疗卫生人才资源情况目前,全县有卫生行政部门一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县级6个,乡级11个,村级17个。有医务人员01人,大专以上学历57人,占39;中专学历210人,占52.3%有村医25人,有病床53张,千人口病床数1.0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人,千人口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0.9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18人,占职工总数的47%;专科学历21人,占职工总数的3002%;中专学历28人,占905;高中及以下学历26人,占职工总数的.4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生有22人,护士5人,药剂人员7人,检验人员8人,放射人员3人,工

2、人身份从事医疗工作30人。按职称分:有高职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中职1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初职16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1;无职称人员3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49人,注册护士7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80人,占全县执业医师总数的6%;助理医师24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注册护士6人,占注册护士总数的74%。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执业医师法,实行严格的医生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全县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职称管理进一步规范,但从全县来看,依然存在不足:一是人才总量

3、不足。我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为.8人,按xx年*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的标准,我县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55人,目前现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已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数只有8人,仅占卫生专业技术人数的2.4%,妇幼、护理、公卫等专业高级职称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是城乡分布不均匀,高级卫生人才全部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且全县63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74的注册护士分布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各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分布不均匀,学历高、业务技术好的医务人员大都集中

4、在县级医疗机构;三是复合型人才比较少,临床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医疗机构管理人才选拔难度大。四是医护比例倒置,我县医护比为293:,远远低于合理的1:2比例,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四是执业医师队伍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医生23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76人,仅占医师总数的78.92,还有21%的医生未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依法管理、依法执业有待更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我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机构情况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开始启动以来,成立了县级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各乡(镇)管理委员会、监督委

5、员会,各票村级合管小组,县乡两级在管理委员会下分别设立了各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新农合工作的经办机构,县编委在机构改革中曾下达的编制为:县合管3名,大镇2名,小乡1名共13名编制,乡(镇)合管办隶属于各乡(镇)合管委管理,县、乡合管办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在实际工作中,县合管办借调、抽调了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各乡(镇)也指派1-2名工作人员,但是由于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明确,硬件不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年来的运行情况我县从x年9月开始筹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

6、积极配合支持,卫生部门着力运行,参合率稳步上升,广大参合农民群众受益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良好。xx年度,我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17户、30517人,实际共有2524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88,按人均缴费1元,省级财政补助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126.16万元,其中两级财政拨付我县新农合资金全部到位。x年度,共支出新农合资金742.12万元,共有3358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34%。x年度,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8户30519人,实际共有64655户25490人参合,参合率为8.7%,在xx年基础上提高了1.88个百分点

7、,按人均缴费0元,省级财政补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3264万元,x年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1665.万元,共有486 4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8%。x年,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户306307人,实际共有65户2685人参合,参合率为87.2%,在x年基础上提高了242个百分点,按人均缴费20元,省级财政补助0元,中央财政补助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26855万元,至年4月1日,已到位533.7万元,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助款项未拨付到账。xx年第一季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928万元,共有12730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已达

8、47.72%。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xx年月至xx年一季度止,共27个月,应筹资金6257.12万元(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没有拔付48.8万元),到位资金08.2万元,扣除风险基金922万元,可使用资金3516.07万元,已使用资金80.14万元,结余15.93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县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机构已初步建立,各乡(镇)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主任),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了新农合办办公室,同时,还建立了由农民代表参与的监督委员会。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领导下,卫生、财政、农

9、业、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人大、政协积极参与,已初步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具体实施、多部门协调配合、人大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二)采取各种宣教措施,广泛深入地动员农民参与。县乡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和好处,介绍就诊程序、报销办法等具体规定,让农民明白如何看病、清楚如何报销,消除了顾虑,提高了自愿参合的积极性。 (三)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并在运行中适时调整。在进行认真细致地基线调查的基础上,从x年开始,县新农办公室每年都在运行过程中,争取各乡(镇)、各部门的意见建议,针对实

10、施方案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实施方案适时、适当进行调整使方案更趋合理,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报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和上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批准实施。xx年、x年、x年实施三年来每年都有一个新方案从年初开始执行。 (四)强化基金监管,尽量做到安全运行。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对统筹基金实行县级统一核算、收支两条线、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五)开展医疗救助,满足弱势群体就医需求。为使特困家庭等农村弱势群体在合作医疗中受益,每年县民政部门都会根据全县特困人口数进行缴纳参合费用的

11、补助。 (六)加强医疗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在国家一期国债项目和拉动内需项目、以及prcdp项目在我县实施的机遇,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医疗条件,尽量使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单位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设施,努力提高其服务能力水平。为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检查、用药问题,去年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流通进行了统一竞价采购、统一配送招标工作,对新农合用药目录进行了重先组织,但这一工作在运行几个月来,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三、初步成效 (一)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

12、展以来,截止x年3月,全县共有9242参合患者享受到政策补助,共支出新农合基金00.14万元,减轻了农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案制定、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使用与监管、卫生服务机构监管等方面,初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促进了农村卫生的发展和改革。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不仅减轻了

13、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刀啬了医疗机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农民和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心增强。通过农民自身或周围群众受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怀疑到逐步信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所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及各级各 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组织管理机构不定位,经办机构人员不落实,管理工作经费不到位,部门职责不明晰,责任主体不确定,各级经办机构存在不履行职能职责,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套用资金、挂床住院、分解处方等现象,去年,在县人大、政协进行的调研工作中,在县监察

14、局、卫生局、审计局开展的调查工作中,发现部份村卫生室存在虚开处方、多报补偿金额情况,对事实核对确凿的已进行处理通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县、乡(镇)经办机构人员得不到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建立的互助共济医疗制度,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把这一工作深入贯彻实施下去,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关键是人的问题,关键是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县县级经办机构县编核3名,按照我县参合人口比例是无法满足开展工作的需求的,况且我县县新农合办公室目前有5名工作人员,抽调2名、借调3名;乡(镇)经办机构至少应有2名专职

15、经办人员,设会计和审核岗,人口多的乡(镇)设3名,目前的情况是各乡(镇)经办人员从各乡(镇)职工中选配1名,从卫生院抽出1名组成,各乡(镇)中心工作多,在工作繁忙时,新农合办工作人员还要参加其它中心工作,长时间放下新农合的审核工作而参加中心工作,有的经办人员身兼数职精力分散,加之新农合工作每月一次审核报销工作量、风险大,经办人员也不愿更多的去承担风险,又没有明确的身份和职责,也不想、不用、不必严格审核监督得罪医疗机构,在审核时只是起到一个收发员作用,把每月的门诊处方、报表收好,上报到县新农合办就完事,目前我县的新农合审核工作大多数任务都是由县新农合办来承担,每月的审核工作就是由这5名暂时抽调组成的人员用手工加电脑半自动化完成的,根本无力分出时间精力去督查、抽查,更何况县新农合办人员的特殊组成原因,从我县新农合启动就开始从事这一工作的,借调抽聘用到现在身份都没有解决,也只是带着怨气和不愉快的性情工作。经办机构的职能职责是检查、指导、督促、审核、考核医疗机构,乡(镇)级经办机构是对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把关,县级经办机构是对县直医疗单位的审核和对乡、村医疗单位的抽查,更何况县新农合办是股所级机构,乡(镇)新农合办也是股所级,这种畸形机构是无法正常的履行这一职能工作的。二是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新农合经费虽然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