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69175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家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家县新华小学导学案(修改稿)课 题:1水滴里的生物第 2 课时时间:课 型:新授教研组:六年级科学主备教师:陈家泉学习目标1、我能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我能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我能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4、通过学习课文,我能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学习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学习难点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课前准备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学 习 过 程环 节学 案导 案导

2、入 新课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质疑解疑一、(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1)学生自己介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三、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汇报

3、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自主观察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学生做好记录。(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听老师提问。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4、) (1)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1、利用用多媒

5、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交流展示1、学生自己画出你在显微镜里看到的不同微生物的样子。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2、交流、评比。一、绘画练习1.在学生学习了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后,绘画出自己看到的微生物的样子二、解疑释惑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亮出题板,晒出问题。采用生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解决的方式完成。目 标 检 测使用显微镜应该注意什么: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轻拿轻放。 总 结评 价1.生生互评:由小组长出题,对组员进行评

6、价,教师给予指导;2.老师总评:作业布置查阅微生物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的特点。学习收获课后反思请学生在组内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收获或感悟。课 题:地球的卫星月球第 2 课时时间:课 型:新授教研组:六年级科学主备教师:陈家泉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学习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

7、流、讨论和整理。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导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教师引导及评价预习检测学生汇报关于月球你知道什么?设问导学合作探究【活动方案】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8、阴山。)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

9、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4、(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二、制作我的“月球卡”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2、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3、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达标检测关于月

10、球,我知道它是绕地球()方向运行的。它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质量约是地球的1/80,体积约是地球的1/49,引力约是地球的( )总结提升一个人在月球上是10千克,他在地球上是多少千克?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三、拓展延伸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板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教学反思课 题:我们来造“环形山”第 2 课时时间:课 型:新授教研组:六年级科学主备教师:陈家泉学

11、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3、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4、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学习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课前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导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教师引导及评价备注一、预习检测环形山有何特点?设问导学室验探究【活动方案】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

12、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一、月球上的环形山。1、谈话激趣:古

13、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4、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5、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6、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制造“环形山”。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3、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4、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