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690779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名称:数学教案二等分(大班) 赵霞 唐北幼儿园活动目标: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活动准备: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2.工具:笔,剪刀,直尺。活动过程:(一)讲解演示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3.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

2、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二)操作探索操作一: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

3、,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操作二: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三)巩固练习:游戏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四)、活动延伸: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

4、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活动评价: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