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66477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付胜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例设计课题分数乘法/2.解决问题/例2学 科小学数学课 时一课时学校江口县第一小学班 级六年级执教者付胜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归纳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向学生渗透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禁止制造、销售或进口超过噪声限值的汽车;通过解决问题后得到的噪音值向学生说明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治噪声污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设计说明一、创设情

2、境,引出例题。二、探究新知。三、应用 反馈。四、课堂小结。1、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嘈杂的声音。教师:你知道噪声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危害吗?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能降低噪音呢?(引出例题)2、课件展示教材第20页例2的情境图,观察后获取信息。1、请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1)、噪音降低了多少分贝?(2)、绿化带隔离后,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2、数形结合,理解题意。请学生用线段图或其它方式表示:“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这道题的意思。3、小组合作,尝试列式。学生的解法可能有:a、80-801/8b、80(1-1/8)4、指导学生说

3、说每一步的意义并提问:把什么看作单位“1”?5、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结果。6、对计算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知道:(1)、噪声对人体造成了伤害,对环境造成了污染。(2)、要改变环境就要防治噪音污染。1、 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先说一说解题思路,能用几种方法解就用几种方法解。2、 完成练习五第7题。同桌间讨论,解答、汇报。3、 展示噪声污染及危害表种类时间危害在摇滚厅30分钟听力受损在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瞳孔变大视力下降在115分贝的环境中工作10分钟眼痛、眼花流泪等。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引导学生回答在引入时提出的问题,从而加深对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巩固。)

4、 提出问题,为后文渗透法制教育作好铺垫。学生通过例题初步了解绿化植树可以减少噪音污染。向学生指出: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不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通过介绍这些有关噪声污染的危害从而渗透防治噪声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及拓展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律常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处理巩固练习时内容的梯次度没有把握好等,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积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