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66268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中和反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酸和碱单元 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常见的酸第十单元课题一2酸的化学性质第十单元课题一3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第十单元课题一4中和反应第十单元课题二5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方 法-PH第十单元课题二二、 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

2、法。3、 了解用酸碱指示剂 (酚酞、石蕊) 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 法。4、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 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用PH 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 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自制汽水。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 危害的资料。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分 析 性 质 相 似 的 原 因用途课题二、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2、内容分析本单元第一部分:常见的酸和碱。第二部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中,首先认识酸、碱能与指示

3、剂作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具体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用途,归纳酸和碱各自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 最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从微观角度说明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共同性 质的原因。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课题 1 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 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使 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酸、碱性的强弱。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 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 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4、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 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三) 学情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 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家 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在

5、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 曾经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 属反应的异同。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 生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 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 学生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本课题时学 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难于记忆。涉及物质种类、 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

6、式和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理 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 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的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学习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 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 识打下基础。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4、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5、通过测定不同溶液的pH,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体 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

7、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合理控制作业总量,优化作业内容, 丰富作业类型,密切化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计了基础巩固作业、能力提升作 业、实践活动作业、科学探究作业,尝试在作业的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作进 一步的完善,并增加开放型、实践类的作业数量,随着知识的增多、课时的增加、 问题的挖掘,作业的难度、问题的梯度均有一定层次的提升。另外考虑到班级学 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学困生能力提升作业和科学探究作业学生可以选做。五、课时作业课时 1 作业常见的酸(一)、基础巩固作业(必做)作业 1.下列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氢

8、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C.稀盐酸 D.醋酸溶液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B、C、D 说明学生不清楚指示剂无色酚酞的变色规律或不能区 分常见的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4.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 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性溶液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作业 2.分别将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滴入如图下图所示的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白醋和苹果汁中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B.在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蕊变蓝,酚酞变红C.由该实验可知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可以用酸碱指示剂D.实验说明指示剂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改变颜色1.参

9、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说明学生对常见酸碱指示剂概念和变色规律掌握不牢。 错选 C,说明学生不清楚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的用途。酸碱指示剂跟酸或碱反 应,使酸或碱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不是酸、碱颜色变色所以 D 选项错误。 4.设计意图:本题以教材中实验材料为基础,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概念、变色 规律以及用途的掌握情况,也为后面学习酸、碱化学性质做铺垫。作业 3.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经常用到的酸,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 O2 、H2 等气体C.人体胃液

10、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D.稀盐酸、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学生错选 B,是因为不知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做干燥剂 来 O2 、H2 等气体;学生错选 C、D,是因为不了解盐酸、硫酸常见用途。浓盐酸具 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所以瓶口会有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所以瓶口不会有白雾。 4.设计意图:盐酸和硫酸是两种常用的酸,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盐酸、硫酸物理 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本题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 关系是密切的。作业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

11、参考答案:D2. 时间要求:1 分钟3. 评价设计:学生错选 A,说明对稀释浓硫酸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不牢固; 学生错选 B,说明对过滤的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不清楚;学生错选 C,说 明不清楚或忘记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4.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正确使用以及常见实验操作中实验注意事 项,A 选项浓硫酸的稀释是这一节学习的比较重要的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定 是“酸入水” , 目的是防止硫酸液滴飞溅。(二) 、能力提升作业 (选做)作业 5.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 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的浓度减小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剂的质量增大1

12、. 参考答案:B2. 时间要求:1 分钟3. 评价设计:学生错选 A、C、D 说明不能完整分析浓盐酸、浓硫酸分别露置在 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剂变化情况,不能灵活的与我们学习的浓盐酸和 浓硫酸物理性质相联系。浓盐酸易挥发使得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几乎不变, 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有吸水性,使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浓硫酸吸收水分使溶剂和溶液质量增加,故选 B。 4.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本题有助于加深对 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业 6.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上 10 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 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

13、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 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B.图中白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蓝色C.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D.图中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2 分钟3.设计评价:学生错选 BD,说明不清楚指示剂石蕊溶液的变色规律;学生错选 C, 说明不能很好的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运动速率快慢。4.设计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挥发性以 及分子的性质。这样的题目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获得“一题

14、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四) 、实践活动作业 (必做)作业 7.请在家利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果汁 或花汁都适合做指示剂? 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效果 好?并记录你所自制的指示剂在食盐水、食醋、肥皂水中的颜色变化。自制酸碱指示剂报告单姓名:班级:成员:一、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在酸性或 碱性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用来做酸碱指示剂。二、注意事项:1、用捣药罐一定要将所研物质研碎、研细。2、用酒精溶液吸取色素时,最好使其充分接触 5 分钟以上,使色素被充分收。3、两种液体不要混合,以免出现实验现象雷同。三、实验用品:紫甘蓝,葡萄,西瓜,玫瑰花,芹菜,火龙果,苹果,洋葱,胡萝 卜,蓝莓,醋, 食盐、肥皂,捣药罐,榨汁搅拌机,若干纱布,两个玻璃杯四、实验步骤 (以紫甘蓝为例)1、将紫甘蓝在捣药罐中捣烂,然后加入 5ml 酒精溶液,搅拌,使 2-5 分钟。2、得到含紫甘蓝色素的酒精溶液。3、仔细观察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并记录。4、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 3- 5ml 食盐水、肥皂水和白醋,然后分别滴入 2-3 滴含甘蓝色素的酒精溶液,振荡后放置数秒钟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