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66216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 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察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3. 把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重点1. 把握炼字试题分析的方法、步骤,把握并运用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课时数课时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承受的特别手法。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构造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消灭,很少孤立地命题。从近几年

2、高考试题来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推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学问网络图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类借景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1. 表现手法描写类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比照、渲染、衬托、象征、想象、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等。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凹凸、点面多官感赋 比 兴,抑扬,比照,联想,衬托正、 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2.修辞方法:比方 比较拟人、拟物对偶 夸大 借代 双关艺术手法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 用典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谈论、抒情、说明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4. 构思技巧构造技巧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看、抑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3、、第2页描写类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细节、比照、渲染、衬托、象征、想象、1. 表现手法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用典等。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凹凸、点面, 多感官赋 比 兴,抑扬,比照,联想, 衬托正、 反衬形象2.修辞方法:比方 比较拟人、拟物对偶 夸大 借代双关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的对象3 构思技巧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看、抑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借景抒情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典例分析】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4、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参考答案】比方。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例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 分) 2023 年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

5、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例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 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际。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整理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2) “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 分【参考答案】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比照。例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 三、四两句诗,明人

6、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 分)【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备考锦囊】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 这一手法的?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怎样的表达效果。【稳固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2023 年春日忆

7、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远眺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2023 年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际。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3)请简要赏析

8、这首词的结句。(4 分)【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际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消沉。3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进展的考试。 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参考答案】例:“白苎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9、。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福。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 分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7 分鹧鸪天【宋】张炎【参考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方,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10、。修禊近,卖饧时,家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著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参考答案】借楼上笛声、迷漫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例 1 09 年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家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参考答案】第三句承受侧面虚写的手法 (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乡,而写家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惦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步骤二。

11、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试题:第三句承受了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例 2(08 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拘束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 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后两句实写鸥鹭飞行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猛烈渴望。【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

12、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别的苦痛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行,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猛烈渴望。试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稳固练习】 (08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in):持取,捻弄。试题:“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解析】此题重点考察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 力气。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假设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