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6604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园林学内容、研究了现状以及将来开展趋势,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新概念及作用性,城市园林绿化内在的关系,并深化地讨论绿地规划性设计、造景、配置、群落构建、良种选育、培育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关键词: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培育管理技术1现代的园林学1.1根本内容现代的园林学主要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传统园林涉及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学科,运用其成果来创造、培育和管理园林,选育优良植物品种,研究最正确植物群落组合、植物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进步园林绿地规划程度、景观质量、生态效益等。城市园林绿化研究园林绿化的

2、城市建立作用,测定其改善和净化环境的数据,调查居民游憩、健身对园林绿地的需求和文化心理,科学确定城市生态绿量,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立和管理技术;分析和评估城市园林绿化的宏观经济投资和效益,制定其政策和保护措施。大地景观规划是开展中课题,就是把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进展评价和环境敏感性分析,最大限度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濒危物种繁衍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最合理使用土地资源。1.2研究概况园林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及风景园林两大方向上。园林植物研究包括:木本花卉。多集中于栽培、繁殖及品种资源方面。草坪及地

3、被植物。盆景。包括树桩、山水及艺术。切花、插花和干花研究。园林植物资源。包括其引种、选育、驯化等。草本花卉。温室园艺与室内绿化。园林植物适应性、耐性和抗性。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及快速繁育。风景园林研究包括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绿化管理、外国园林等内容。其中,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木本花卉、园林绿化管理、盆景等是园林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园林还集中在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造景、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测算、景观质量评价等方面。1.3开展趋势近几年,园林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设计,在学科建立、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及理论取向方面都发生着重大转变,主要包含:学科重点

4、转移和范围扩展。从传统园林到现代景观的重点转变,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穿插的现代专业;学科核心内容转变。从植物为核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到包括植物、地貌、水体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景观为核心的环境规划设计。1958年,中央提出在全国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治理和改造荒山荒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实现“大地园林化。1986年,我国率先提出“生态园林理念,即遵循生态学原理,科学建立多层次、多构造和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园林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小地域范围的概念,在建立范围上包括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单位绿化、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果

5、园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切植物群落。它要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植物资源相结合,创造地方特色,并以植物造园(景)为主,减少人工建筑和设施,融科学、生态、艺术和游憩欣赏于一体。21世纪,风景园林已提升到审视人类生存空间的高度,在环境设计中,注重生态和社会功能,使其与建筑、城市规划构成环境设计的三足鼎立。开敞绿色空间网络系统不仅是为了游憩欣赏,更重要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阻止城市无限生长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将分散的各类绿地连通,形成绿色通道网络系统,成为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的主题。2城市园林绿化2.1城市园林绿化概念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相

6、对于城市园林,其形式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美学价值比拟一般,管理比拟粗放,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矗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其意思与城市园林的内涵一样。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开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欣赏功能开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2.2城市园林绿化作用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根底

7、建立,主要作用有: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展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可以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综合功能。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平安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开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进步生物多样性。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

8、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城市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展及城市文明建立,这不仅表达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安康,也充分表达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进步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2.3园林与绿化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等,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园林是各种公园、绿地概念的总称。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因此,绿化是园林的根底,是部分。园林包括综合因素,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

9、,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含义;园林那么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根底上,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在审美价值和功能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园林可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3园林绿化关键技术3.1规划设计技术规划设计主要技术包括:生态设计。城市绿地以人、生物与环境的良性关系为目的。绿地生态设计可促使城市安康、平安、可持续开展,调整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的良性循环,使绿地与城市生态要素功能耦合更为亲密、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和谐;区域设计。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区域特征,强调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

10、开展的有机结合,绿地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野郊休闲性、人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利用性,要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生态系统;文化设计。通过城市绿地植物与景观系统的结合来实现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立有文化底蕴、形象鲜明的特色城市;科学艺术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互相影响。科技开展改善了传统的绿地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影响着其主题文化。信息社会、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及其对环境态度变化都决定了城市绿地设计必须到达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适应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立体设计。技术包括垂直绿化(使攀缘植物沿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上

11、升形成垂直的绿化面,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生物墙(将墙砌成空心,内填种子及树胶、肥料等混合物,供以水分形成绿色围墙);屋顶花园(在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人工假山体上种植树木花卉);绿色建筑(把建筑与植物、自然融为一体,如1980年美国芝加哥市世界第一座生态大楼、1995年加拿大第一幢生态花园楼等);绿化壁网(日本把壁网架放在水里,让苔藓植物繁衍附在上面,打捞出放在绿化地方)。3.2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互相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理解立

12、地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那么。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比照,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

13、耐阴性强、花色亮堂、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簪、紫萼等。3.3植物造景技术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美化程度。植物造景是构建园林绿地的根本手段,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造景不仅要掌握各种植物的欣赏特性(观花、观叶、观果等)、生理生态习性(如植物对光、水分、大气、土壤等要求)、植物合理配置(如植物种间关系、种群密度、配置方式、树种搭配、年龄构造等),还要注意艺术手法,进展合理的布局和设景,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衬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植物造景以适地适

14、植物为前提,逐步引入合适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形态美和群体美,利用植物香化、美化及净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技术主要包括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植物专类园、花坛、花丛、花群、花境等。3.4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园林植物群落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种植的适于本地条件,构造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应利用植物群落组成、内部构造与功能关系,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最大、稳定性最好、维护本钱最低的最正确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空间构造的多样性、总生物量、恢复和再生才能以及抗干扰程度。应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

15、、草坪等多层的垂直配置,进步绿量及群落稳定性。另外,生物多样性可使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增强抗灾才能。城市绿地建立应从绿地垂直构造及程度构造,充分考虑光合效率及种间生态协调,提倡阳性与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园林植物混交,形成稳定、多层、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主要技术包括植物筛癣混交类型(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伴生植物、主要树种灌木树种等)、混交方法(星状、株间、行间、带状、块状、植生组混交)、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同时,要突出本地特色,加强乡土树种利用,做好园林植物引种,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立,扩大绿地规模,建立绿色生态网络,

16、形成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全面进步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稳定性和生态效益。3.5良种选育技术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25000多种,其中乔灌木约8000多种,在世界园林新品种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便是蔷薇属植物的杂交培育。国外欣赏植物近千种,而我国相对贫乏,加之较低的育种及栽培养护程度,导致园艺栽培品种缺乏并不断退化。这些与我国“世界园林之母名称极不符合。我们要学习国外经历,重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选育欣赏价值高、维护本钱低、生长强健、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为目的。详细工作包括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加强现有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引种,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基因库,研究不同种类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进展引种驯化和人工繁殖。另外,要进步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程度。育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引种驯化、有性杂交、诱变、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别离和转移、原生质体交融(体细胞杂交)、离体胚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等;优良园林植物及脱毒种苗(球)的快速繁殖、体细胞变异体的诱导和筛癣次生代谢物利用、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