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63476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外科疾病健康教育一、 头皮损伤的健康指导【病因】头皮损伤多为直接暴力损伤所致【临床表现】1、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宽广,血肿张力低,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骨膜下血肿边界止于骨缝,一般伴有颅骨线状骨折。2、 头皮裂伤 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因致伤因素而异。3、 头皮撕脱伤 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因在强力的牵拉下,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全层撕脱,使颅骨裸露,患者大量失血,可致休克。【治疗原则】1、 头皮擦伤与头皮挫伤不需特殊处理。2、 头皮裂伤因头皮血供丰富加之头皮

2、收缩能力差出血不易自止故极小的裂伤也需缝合。一般在48h甚至72h内,只要清创彻底,缝合仍可能一期愈合。3、 头皮血肿一般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较大可在严格消毒下穿刺吸血并加压包扎。必要时反复穿刺,但需谨防继发性感染。4、 头皮撕脱需止血缝合,有大块缺损者,酌情成形手术修复。【健康指导】1、 皮下血肿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h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吸收。2、 帽状腱膜下血肿,较小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h后可热敷,血肿巨大者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吸后加压包扎,对婴幼儿须12d穿刺一次,同时观察血压、皮肤、黏膜,预防出血过多引起休克。3、 头皮裂伤应尽早清创缝合,

3、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失血情况,检测血压、脉搏、预防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二、 颅骨骨折的健康指导【病因】颅骨骨折为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临床表现】1、 颅盖骨骨折(1) 线性骨折:单纯线性骨折无需特殊处理,但是凡有骨折线通过上失状窦、横窦及脑膜血管沟时应密切观察及时行CT检查。(2) 闭合性凹陷骨折: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颅内弹性较好,钝性的致伤物可引起颅骨凹陷,但头皮完整无损,成人单纯凹陷骨折较少。(3) 开放性凹陷骨折:头皮、颅骨、硬脑膜与脑同时受累,见于洞性凹陷骨折、粉碎性凹陷骨折。2、 颅底骨折(1) 颅前窝骨折:多在受伤后数小时逐渐出现

4、球结膜下出血,眼睑皮下淤血呈蓝紫色,俗称“熊猫眼”,可有脑脊液鼻漏,当视神经或视神经管受损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2) 颅中窝骨折:可出现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脊液耳漏、耳后迟发性瘀斑、颞叶底部损伤。(3) 颅后窝骨折:颈部肌肉肿胀压痛,乳突区持发性皮下瘀斑及咽后壁黏膜淤血、水肿等征象,可并发延髓损伤。【治疗原则】颅盖及颅底线性骨折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时应先行保守治疗,包括防止感染的措施,数周以上不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凹陷性骨折轻者无需手术处理,凹陷性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如下:(1) 骨折片陷入颅腔的深度在1以上;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因骨性压迫或并发出血

5、等引起颅内压增高者;(2) 因骨折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癫痫者。位于大静脉窦部的凹陷骨折如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颅内压增高者也应手术,反之则无需手术。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输血准备,以防止骨折整复时大出血。 【健康指导】1. 卧床休息12周。,2. 颅底骨折有脑脊液漏者,枕下应垫无菌小巾,防止感染。3. 注意患者神志变化及头痛情况。4. 取患侧卧位,便于引流。5.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禁止填塞、冲洗,保持耳、鼻的局部清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止造成颅内感染。6. 颅底骨折患者禁止做腰穿,以防止颅内感染发生。7. 关心 、体贴患者,加强心理及生活护理。8. 给予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6、,保持大便通畅。三、 颅底骨折的健康指导【病因】颅骨骨折之颅骨受外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连续性中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临床表现】1. 局部淤血、脑脊液漏、神经损伤。2. 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不可堵塞或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多数脑脊液漏能在2周左右自行停止。【治疗原则】1. 单纯脑脊液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擤鼻,保持头高位,全身抗感染治疗。2. 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3. 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者,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4. 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7、【健康指导】1. 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是,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30,患者卧位;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 d。绝大部分患者在伤后1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2. 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可引起颅内感染。要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引力受阻而逆流。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加颅内压,加重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颅底骨折

8、患者要注意避免上述动作。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3. 饮食:颅底骨折患者的饮食要营养丰盛、易消化。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灌肠,以免用力大便时增高颅内压。4. 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患者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对病情做好记录。一般对于脑外伤患者,护士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而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量的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患者表现为意识淡漠、头

9、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静脉补液。5. 心理健康教育: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患者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患者对于疾病缺乏足够重视,表现为不以为然。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使患者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四、 脑疝的健康指导【病因】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时都可引起脑疝。 常见病因有: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颅内脓肿;颅

10、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临床表现】1、 小脑幕切迹疝(1)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2) 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致昏迷;(3) 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顿,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4) 运动障碍:表现为对侧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5) 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以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

11、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2、枕骨大孔疝 患者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3.大脑镰下疝 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治疗原则】应立即给予降颅压治疗,有静脉输入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去除病因,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健康指导】1. 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入在20min内输完。2. 配合医生做好合血、备皮、CT检查等术前准备。3. 如出现枕骨大孔疝,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应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12、做好穿刺及手术准备。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每12小时检查一次,货遵医嘱检测并记录。五、 颅内血肿的健康指导【病因】外伤性、非外伤性。【临床表现】1. 各型颅内血肿均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慢性血肿可有视乳头水肿。2. 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的特点(1) 硬膜外血肿:原发昏迷中间清醒期继发昏迷。(2) 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原发昏迷并不可逐渐加重,多无中间清醒期。(3) 迟发血肿:血肿常在伤后2472 h发生,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意识障碍有清醒转为昏迷。(4)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无意识障碍,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精神异常。3. 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较为表

13、浅的脑内血肿可因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有脑膜刺激征。【治疗原则】1. 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血肿引流术。2. 非手术治疗 凡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所示血肿量少于30 ml,中线结构以微笑与1.0cm者,可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采用非手术治疗。【健康指导】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测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每12小时1次,做好护理记录。2. 术后要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对于嗜睡、咳嗽反射灵敏的患者,应鼓励并辅助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对于不能自行咳嗽的患者,应给予吸痰。3. 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使用脱水剂等药物,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引流量。4. 床头抬

14、高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5. 引流管的指导(1) 保持引流通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避免牵拉,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2) 脑室引流时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早期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的过快过多,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 ml为宜。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d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拔管前1 d应进行夹管,观察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六、 脑损伤的健康指导【病因】脑损伤的原因有交通事故伤、工程事故伤、暴力

15、打击伤、火气伤等。【临床表现】1. 原发性颅脑损伤(1) 脑震荡: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一般30 min 内恢复。醒后患者对受伤当时情景和伤前情况不能回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眩晕、注意涣散、自主神经症状等。(2) 脑挫裂伤:轻者可没有原发性意识障碍,重者可致深昏迷、甚至死亡。意识障碍是其突出表现之一,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3) 脑干损伤:多为伤后立即持续昏迷状态,轻者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但严重是时生命体征多有早期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跳及血压明显波动,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四肢肌张力高,去大脑强直,伴有双侧或单侧锥体束征。(4) 丘脑下部损伤 可出现意识与睡眠障碍 循环与呼吸紊乱 体温调节障碍2. 继发性颅脑损伤(1) 急性硬膜外血肿(2) 急性硬膜下血肿(3)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 慢性硬膜下血肿(5) 脑内血肿 【治疗原则】1. 手术治疗。2. 保守治疗。【健康指导】1. 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使患者克服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的心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饮食指导: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持续昏迷后24 h应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