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63408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7.1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世界地理概况(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B.烈风C.酷寒D.矿产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解析】1选B,2选C, 3选A。第1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通过大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第2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

2、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左右,则北京时间为9时左右,正是红日东照。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4.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A.信风B.西风C.台风D.季风5.地最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B.北美西部C.非洲南部D.澳大利亚6.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两地,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B.雨天少C.气温高D.海拔高【解析】4选D,5选B,6选B。第4题,地最低温略高于0,降水变率较大,7月气温高,所以判定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第5题,地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7月气温高,所以是北半球

3、的地中海气候区。第6题,地降水很少,最低温高于15,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所以日照时数明显高于、两地。7.(2017兖州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乙是其区域简图。(1)读图甲,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分析图乙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3)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判断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特征,大致从东向西递减,主要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M位于南非高原。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这里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

4、制。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为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读图乙,大陆西侧海域有寒流经过,寒流形成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的上升流水温比周围海区水温低,底层海水上泛过程中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图的南部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答案:(1)大致从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

5、响。(2)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3)北部: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南部:寒暖流交汇。【知识拓展】世界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建议用时:25分钟)(2016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解析】1选C,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7月份一天

6、内等温线条数多,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该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基本没有台风发生;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知识拓展】气温日较差的差异(1)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2)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高原、山地地区气温日较差小。(3)同一地区,阴雨天气时,气温日较差小,天气晴朗时,气温日较差大。图1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2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图1

7、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A.B.C.D.4.图1所示地区()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分析,该地西北一侧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从年降水量分布来看,沿45S西部年降水量大,年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大,说明地形坡度较大;东部年等降水量线稀疏,位于背风坡,坡度较缓。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是新西兰南岛。东部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应是草原景观,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水分有限,不宜发展林业;西部降水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热不足,加之坡度较陡,不适宜发展种

8、植业。【加固训练】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2)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示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南纬10到南纬60,所以不可能是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只有南美大陆在该纬度范围内有大陆分布,降水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趋势,澳大利亚大陆只在南纬10到南纬40之间。第(2)题,图中纬度1020地区为东南信风带,西海岸位于安第斯山脉

9、的西侧,处于背风地带,而且沿岸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降水少。读某大陆沿某条纬线所作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回答5、6题。5.该纬线的纬度可能是()A.6NB.16SC.33SD.36N6.下列有关该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岸月均温低于东岸,主要是洋流影响B.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由于海洋性明显增强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由于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解析】5选C,6选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位于南半球;该地7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第6题,

10、大陆西岸月均温明显低于东岸是因为西岸有寒流经过,东岸有暖流经过;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受山地的影响;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此时为冬季,西岸受西风控制,加上地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东岸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11月到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7.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2)图中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3)试分析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越靠近东南沿海

11、,受夏季风影响越大,降水越多,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所以降水越来越少,读图可知,图示区域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第(2)题,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降水多于同纬度山脉两侧,结合地形可知,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所以向北凸出。第(3)题,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包括地形、水源、土壤、气候等。从地形来看,贺兰山东部为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从水源来看,靠近黄河,水源充足等有利于农业生产。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减少。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2)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降水比两侧多,是因为该地为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原因: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