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63093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8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可可西里青棵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鸽子沟风景区及向化乡将军沟风景区实地察看文旅基础设施、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文旅融合工作情况汇报,通过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我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大通县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中国民间艺术青海“河涅花儿”的发祥地,也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现有A级景区4个、星级酒店4

2、处、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6家、省级特色民宿3家、省级特色休闲街区1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家。近年来,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全县旅游发展空间,编制了大通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打造朔北、东峡等农文旅发展产业带,稳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边麻沟花海”景区为典范,打造田家沟、东至沟、将军沟、柏木沟等一批乡村旅游基地,推进农文旅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吸引市民下乡,助推乡村振兴。结合省市部门组织的“5.19中国旅游日”“西宁乡村旅游嘉年华”等资源开展推介活动。积极与腾讯云、青海数字乡村平台、DT3090.抖音等多种媒体合作,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

3、推动我县文旅产业相互渗透,深度融合、纵深发展。县委、县政府立足高质量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荣获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老爷山一鹤子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誉称号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旅产业发展不足,旅游品牌不够响亮。县内各景区的品牌化和特色化打造力度不足,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旅游规划设计理念不够创新,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娱乐性不足,包装不到位,规模和品牌效应还不够突出,资源整合不到位。(一)游客体验项目单一,配套服务有所欠缺。景区目前基本以观光游为主,旅游服务上还有所欠缺。在“吃、住”方面整体接

4、待能力不足。文化、休闲、娱乐、饮食等配套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高层次、大规模游客需求。(三)旅游规划落地困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旅游规划存在落地难的问题,景区间缺乏联动性,道路连接不通畅、公共旅游专线不足,没有形成县内旅游环线,部分景区道路等级低、景区停车场不足、旅游换线道路方面的支撑薄弱。(四)文旅创新宣传不够,资源优势发挥不足。文化旅游宣传方面相对薄弱,对整体形象、产业发展、景区特色的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单一,创新宣传方式不足,导致自身优势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旅游资源不能被更多的游客熟悉、光顾。三、工作建议(一)加强文旅品牌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搞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策略。一

5、是要注重文旅产业品牌建设规划,要突出当地的优势资源和风土人情,打造特色品牌,以特色吸引旅游,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旅产品,让群众在品牌中看到旅游文化,感受旅游情趣,体验旅游生活。二是文旅产品要重视品牌的个性化建设,策划设计要独特,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农业条件、农业生产内容和民俗民风等本地特有的乡土文化,打造专属的文旅品牌,最大限度地突出当地特色,保持原汁原味。(一)优化服务提升配套。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游客值得留,更多需要考量的是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旅游地有特色资源构建吸引力,有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有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有人性化的配套服务,可以整体给游

6、客带来较强的舒适度。“吃、住、行”是旅游最朴素的需求,也是留得住游客的关键需求。发展极具本土特色、内容涵盖范围广的一体式民宿,拉长景区旅游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考虑适当吸引当地村民加入民宿的经营打理,形成集“吃、住、行”一体化的配套服务,拉动村民就业,带动经济发展。(三)规划与基础设施并重。文旅产品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标准。及时修缮平整景区道路,增添道路标识、旅游指示牌,积极争取乡村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增加旅客健走步道、健身设施、灯光布置等,增加移动通讯设施,确保通讯畅通,对农村的卫生设施要升级,配备专人及时清理景区垃圾、公共卫生间,力争达到城市卫生标准。在方便、安全、卫生、舒适的前提下,让游客尽可能获得更多独特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旅游体验。(四)创新旅游宣传新模式。一是定位要符合自身实际,站在游客的角度,知道游客的需求,旅游宣传才能自得其法。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游客的需求灵活应变。二是注重人才储备、市场渠道、产品特色等,以便吸引更多的宣传主体参与进来,增加市场号召力。三是以策划为先导,以游客需求为基础,以品牌为引领,突出旅游景区的示范作用,不断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在现有宣传基础上,借助互动式宣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丰富活动的同时了解到各个景区的信息,提升景点知名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