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62997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分析(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医药市场现状1、用药供需两旺。在2006年全球医药市场上,儿科处方药品市场约占7%左右,市场份额已达到3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随着诊断率的提升和新药的不断问世,儿科药品种类在不断发展。从近年国内外儿科用药的开发情况来看,传统儿科用药领域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药、止咳抗喘药、止泻用药、抗感染类和维生素类等药物,已占据了儿童用药总量的80%。而新兴的品类集中在胃肠道系列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降胆固醇和降糖系列药物方面。随着国内新释药技术开发水平的提高,儿童服用的颗粒剂和糖浆剂增长较快,同时一些新型制剂像儿童用贴剂也成了制药企业发展儿童剂型的重点。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总规模已发展到195

2、亿元左右。前几年,国产儿童用药发展较慢,主要由进口、合资药占据市场,曾一度面临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但近两年已有所改观,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已把目光转移到这一领域,但是除了传统药物领域外,像儿童耳鼻喉、五官科、皮肤科等专科用药市场的竞争还较为分散。2、产业未成气候。在我国市场上流通而且较为常用的3000多种药品中,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生产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利润较低的影响下,目前国内儿童专用药厂较少,多数儿童药品由制药企业附带少量生产,较知名的专业化生产儿童用药企业有首都儿童制药厂、哈尔滨儿童制药

3、厂、天津儿童制药厂、上海延安药厂儿童药品分厂等。儿童新药开发经费投入有限,能够自主开发出新药的儿童专业化制药企业更是少得可怜。药品生产方面,儿童用药小批量、多批次,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是研制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需要有志愿者配合,但在儿童药品的开发中,寻找儿童受试者往往比较困难。在销售方面,我国许多大城市儿童医药品专营商店仍是凤毛麟角,在普通药房中儿童药品专柜也相对较少,这恐怕是与儿童专用药品较少有关。3、感染类药用量较大。抗感染类药物在儿童用药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在0D14岁儿童患病率中呼吸系统、传染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居于前3位,因此全身抗感染类药物约占40%,而在儿童医院略高,约占50%左

4、右。这一方面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感染性疾病有关,也与传统的用药习惯有关,临床的需求特征也导致了用药市场容量的扩展。4、无儿童剂型据SFDA南方所的一项统计表明,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组副组长吴季俭认为,儿童用药因为没有儿童剂型,现在国内儿童用药都是按“把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按照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区分。“根本谈不上科学用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坦言,因为市场上儿童用药剂型的短缺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随之而来的则是由于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药物浪费严重。除了加重经济负担外,儿童用药剂型短缺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对患儿身体带来的伤害。这一市场亟待受到重视

5、。5、儿童治疗型药品较少纵观国内儿童用药的现状,儿童滋补营养药品已呈饱和状态,而儿童治疗药品则少之又少,市场上的儿童滋补药品充斥着大小医药商店的柜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在市场上见得到的品种屈指可数,供应紧缺的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医疗单位和患儿家长对儿童治疗药品的成人化反映日益强烈。医院在临床治疗上显得十分尴尬,不得不多以成人药品代替。儿童用药市场份额和潜力TCM系统数据显示,2010年1D4月,郑州、重庆、成都、哈尔滨、西安、沈阳儿童用药市场规模均不大,但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采购额最少的沈阳,相对于2009年同期增幅最大,为168.40%,除郑州仅有8.90%的增幅外,其

6、他城市的增幅均超过20%,其中采购额较大的重庆和成都的增幅分别为31.26%和36.09%,增长非常迅速。2010年1D4月,活跃在这六城市中成药医院市场的儿童用药总共有91个品种,活跃的生产企业为104家。相对于成人用药,儿童用药的品种和在此领域活跃的生产企业则显得相当稀少,并且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儿童用药品牌大多为外资、合资企业品牌。根据TCM系统的分类,儿科用药分为下面7个疾病亚类:儿科厌食症用药、儿科止咳祛痰用药、儿科止泻药、儿科感冒用药、儿科惊风药、儿科补充营养剂用药、儿科其他用药(益智助长等)。上述前5个类别属于治疗类,后两个属于营养类。从六城市2010年1D4月数据来看,儿科用中

7、成药的治疗类与营养类产品的份额分别为81.92%和18.08%,其中儿科止咳祛痰用药以35.79%的份额主导医院中成药儿童用药市场。儿科用药特点非常明显,治疗类的药品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胃肠道疾病用药,营养类用药主要包括增强儿童免疫力,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目前在医院使用的中成药依然主要集中在治疗类用药,医生在处方儿童用药和儿童家长在选择用药时,所以儿童治疗类同样,对于营养类的儿童用药,目前中成药医院市场规模是非常小的,在整个儿童营养用药的市场份额也非常低,这一领域主要被外资和合资品牌所控制,并且0TC市场、大卖场等区域销售的保健补益类的食品也抢占了很大一块蛋糕。目前,现代制药

8、企业在剂型和工艺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在药品剂型上的开发上也充分考虑药效和使用对象的生理特点,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药品药效、用药安全、会充分考虑儿童体质特点并结合中药性质温和以及治疗和补益均衡的特点,用药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用量、吸收利用度等等因素。我国中药传统剂型比如丸、散、膏、丹在儿童用药市场已逐渐被口服液、颗粒等替代,从TCM数据来看,2010年1D4月,在六城市中成药医院市场,口服液的采购额最大,几乎占据了一半市场;颗粒剂型以33.37%的市场份额占据第2位;口服液和颗粒剂型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说明这两种剂型更适合儿童服用,而儿童在口味选择和吞咽难度方面的特点也要求制药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对比2009年同期,口服液的市场在进一步扩大,由2009年的41.60%上升到49.99%,而颗粒和散剂则没有太大变化,倒是糖浆的份额由2009年的7.51%下降到2.05%,下降了7个百分点,糖浆剂被口服液和颗粒剂蚕食了不少市场份额。从儿童用药整个市场的剂型来看,新的剂型如透皮吸收剂、喷雾剂型以及缓控释剂型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这些剂型没有应用到儿童用药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儿童药品开发的潜力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