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61478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审题方法300字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导语: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欢迎阅读。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办法要想顺利解题,审题是关键。无论是何种题型,都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根底知识外,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学生

2、审题不分明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根本功训练,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忙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一、读在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根

3、底。通过读题,可以帮忙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养成动笔之前先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养成首先要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碰到难题读题思考的习惯。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确了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

4、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方案、有目的地进行读题办法的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二、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就写出了答案。比方,一些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这样列式?再如2=3-,学生

5、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这些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小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题,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三、圈许多同学在审完题后还不得要领,理不清数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关键字来看。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在察看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细节。如在一次数学练习中:在0、1、2、3、4、5这些数中:1、比3小的数有;2、大于2的数有;3、比0大比4小的数有。1、2小题学

6、生都能解答,第三题很多孩子都写了:1、2、3、4、5。要是没有把3小题的关键字“比0大比4小圈准,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再比方“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很多孩子写的是4、5。主要原因是孩子识字量少,定势思维,再加上关键字没有找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并且,一定要仔细讲解并耐心帮学生们整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很多同学总是记不住这些关键词的含义,教师可以整理出来让学生做好笔记,多做些类似的题目,稳固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四、归由于一年级的识字量有限,有文字的地方大多由老师帮助读题,提醒孩子审题。在第一单元测查中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老师的

7、审题,也能完成卷子的80%左右。我就问这局部的学生:“你认识题目?他摆头,然后再问他:“那你字母知道要这样做呢?他说:“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下面留了写算式的位置,就是让我们写算式啊。再看这个题,只有式子,那就是让我们写得数啊。因此我发现,在识字量比拟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那些图所给的信息进行读题,审题。如前面所说的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和一个虚线圈的意思就是写一个减法算式;只有一个实线圈的意思就是写一个加法算式。五、激此外,在教给审题办法的根底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激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作业和考试卷加

8、分法来鼓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总之,如何培养和开展学生的审题能力,这需要教师长期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开展学生的思维,做法不尽相同,可以肯定的是,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开展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方案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第二篇】:数学解题中审题失误分析和审题能力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有时老师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可学生却不知所云;老师不辞辛劳把所有题型分类整理,并把解题办法给出,可学生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大一局部是因为学生在解题的第一步审题环节出了问题。在教学

9、过程中,老师大多传授的是解题的技巧、办法,可使学生遇到陌生问题,还是一头雾水,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解题,审题作为解题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和办法三局部。1对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根底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短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已顺利实现解题目标。3明确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

10、确定。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数学成绩普通的学生与优秀生在数学审题上尊在明显差别,成绩普通生在审题上除了存在一些普通问题,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首先是根底知识掌握得不牢,对根底知识的运用理解不深。不少数学成绩普通生在审题中,不能透彻理解题意,特别是遇到一些看上去熟悉的题目时,常常是连问题到底是要做什么都没看分明就凭感觉去解题,这与普通生根底知识的掌握运用不透彻密切相关。普通生掌握根底知识方面与优秀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根底知识记忆不够牢固、不稳定、不清晰;对学科根底知识表征的不够正确、准确;知识自动化程度不够。所以要注重双击教学,突出主干知识,彻底打扫知识要点非常重要。其次是信心缺

11、乏,情绪不稳定。数学成绩普通生审题时,看到熟悉的题目,往往读题速度过快,凭借已有审题经验或大略的印象开始审题,导致未能全面地运用已知条件,有时还会错看或漏看题目的一些条件,致使审题偏离正确轨道。再次是不足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成绩普通生与优秀生审题上的一个显着差别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理解、题意的分析挖掘、已知与未知的联想推测、成功审题的信心、细节问题的把握等,这与平时普通生在听课、记笔记、错题整理等方面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有序的习惯密切相关。最后是不善思考,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差。数学成绩普通生审题时只看外表,不善于深层探究隐含在题中的条件,思维盲目无序,造成错节或没有思路。这与

12、知识系统性不足、迁移能力差。要使学生学会审题不能速成,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审题的办法、步骤、和规律,让学生学会耐心细致的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内在规律,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一、重视根底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审题准确性很多学生审题失误的一个原因,来自于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在推理、运算等方面不够成熟。概念在解题中不仅有根底作用、判断作用还有简化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除了对问题中所波及的定义、概念、公式等有正确的理解之外,尤其还要把握好某些关键性的词语,避免出现解非所答。

13、二、重视题目隐含条件,培养学生审题深刻性关键词可以帮忙我们准确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要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隐含条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某些已知对象隐含着一些特殊性质,而这些条件是不会在题目中讲明的,学要学生自己去挖掘。二是一些已知对象之间隐含着某些特殊关系,或者某些关系制约着一些其他条件。审题时就要注意深入挖掘这些隐含条件,这是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三、重视题目条件转化,培养学生审题灵活性近年来一些数学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我们的相当一局部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相应的数学模型,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原题上。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14、生把生活实际联系与数学问题起来思考,应积极地将其转换成熟悉和易解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意,善于转换。四、紧扣题目各种条件,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数学问题的陈说和表现形式丰盛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点滴、细致审题、严密思考,切实把握题意,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许多题目都存在关键性的字词,抓住它们就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审题时,除了熟悉问题的整体背景,注意各个局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外,要特别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总之,科学的审题办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 ,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15、。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 。要提高解题 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故而,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办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全面准确的审题,养承认真读题 、仔细审题 的良好习惯 ,为解题做准备,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审题方面的随笔【第三篇】: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总结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通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根底和先导,而就目前学生整体的审题能力状况来看,现状并不令人称心,下列特举几个案例:案例一: “认识乘法一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书上的插图,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七、八个学生下来,老师急了: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案例二:在二年级上册练习二的第十题练习中,一位教师随手点了一位学生来说说题意,学生照书朗读如下:我们每次抬2个,12个南瓜,我们每次抬3个,12个南瓜,你知道谁抬的次数少吗?女同学共抬了多少次?男同学呢?案例三:在一次初中入学综合调研卷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道出了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上坡路占 ,平坦路占,其余的是下坡路。一辆汽车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共行下坡路42千米。甲乙两地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