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60363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他的字是 ,别号 ,世称 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 二、解释加粗的词。1、一屠晚归 屠: 2、缀行甚远 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故: 4、屠大窘 窘: 5、顾野有麦场 顾 6、苫蔽成丘 苫蔽: 7、 弛担持刀 弛: 8、眈眈相向 眈眈: 9、一狼径去 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 瞑: 暇: 12、屠暴起 暴: 13、又数刀毙之 毙: 14、一狼洞其中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16、止露尻尾 尻: 17、狼亦黠矣 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

2、义现象:1、止 止有剩骨 止: 一狼得骨止 止: 2、意 意暇甚 意: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意: 3、敌 恐前后受其敌 敌: 盖以诱敌 敌:4、前 恐前后受其敌 前: 狼不敢前 前: 5、之 又数刀毙之 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 复投之 之: 6、以 投以骨 以: 以刀劈狼首 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以: 盖以诱敌 以: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 7、其 恐前后受其敌 其: 场主积薪其中 其: 屠乃奔倚其下 其: 一狼洞其中 其: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其: 屠自后断其股 其: 8、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 故: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 故使人问

3、之 故:9、恐 恐前后受敌 恐: 不治将恐深 恐: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 。 , 。 。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 , 。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 , 。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 , 一句。 6、第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

4、旨的句子 是 , , ? 。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 )( )杀狼。 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 (2)屠乃奔倚其下 (3)意暇甚 (4)乃悟前狼假寐 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参考答案: 一、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 山市 3 二、1、原为宰杀牲畜,这里动词用做名词,指屠户 2、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一起;旧,原来 4、困窘,处境危急 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9、径直走开 10、像犬一样坐着 11、闭眼;空闲 12、突然 13、杀死 14、打洞 15、从洞中,即钻洞 16

5、、屁股 17、狡猾 18、作假,欺骗;多少 三、1、同“只”;停止 2、神情;打算,企图 3、胁迫,攻击;敌方 4、前面;向前 5、代词,它,指狼;助词,的;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代骨头 6、介词,把;介词,用;连词,来;连词,用来;认为 7、指狼;指打麦场;指柴草堆;拾柴草堆;指屠户;指狼 8、原来,从前;原因,缘故;老的,旧的;特意,故意 9、担心 恐怕 四、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1、贪婪、凶狠和狼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目似瞑,意暇甚 6、议论 点明主题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惧狼 御狼 9、(1)抱薪救火、釜底抽薪 (2)倚门傍户、倚马可待 (3)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4)恍然大悟 10、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 11、示例:(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2)邪不敌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