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60268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草 原一、学习目标 (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一)具有浓郁的蒙古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二)能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

2、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人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出示语句)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自由读2-5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交流小结 五、作业布置 :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3、: 天空:明朗 空气:清新 风景优美 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翠色欲流草原 远道迎客 热情好客 热情款待 话斜阳第二课 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难点:体会文章的叙事顺序和表达

4、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教学准备:(一)生字卡片(二)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

5、历史意义。 (四)延伸“丝绸之路” 六、作业布置:结合课堂所说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附: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 商贸之路 丝绸之路 科学之路 文化之路第三课 白杨一、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树的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三、教学准备:(一)搜集有关白

6、杨的图文资料(二)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三)制作体现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卡片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你觉得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3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

7、14小节,然后小黑板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2教师小结,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不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默读16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 3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4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六、作业布置:(一)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二)根据想象完成小练笔附:板书设计: 白杨 沉思 情 心 思 沉思 愿第四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

8、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理解修建风火山隧道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三、教学准备:(一)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二)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歌曲天路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

9、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找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六、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附: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无私奉献 建设者 天气恶劣 乐观向上 极度缺氧 科学创新口语交际 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一)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二)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

10、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三)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三)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难点:将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

11、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2交流第

12、二块内容:设计活动的方案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与朋友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六、作业布置:抄写习作附:板书设计:(书信的格式)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一)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二)积累古诗。 (三)通过“趣味语文”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一0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二)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四、课时安排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六、作业布置:搜集诗词名篇,诵读或吟唱附:板书设计: 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