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60152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构图、还原的方式进入徐志摩所写的康桥的情境中。2. 师生反复引用诵读,深入体会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并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构图、还原的方式进入徐志摩所写的康桥的情境中。2.教学难点:师生反复引用诵读,深入体会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并背诵全诗。【教学方法】 朗读法、想象构图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入境(初读原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放神秘园乐曲,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诵,充分营造欣赏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2、学生自由朗诵。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3、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

2、别的深情。(二)想景悟情(播放音乐,充分发挥学生联想与想象,理解与吟诵双向并进)。 1、播放康桥风光片,请学生带着听乐感受再次小声读诗,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 2、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吗?学生讨论、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等自然景物。 3、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他又能想到什么。以四人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想象与联想,描绘出康河的美丽景色。教师多点拨、启发、鼓励。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例如某

3、生描述第二节: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诵读,体悟诗人流露的情感。诵读提示:(着重点析1、5、6、7这四节,其它内容相似留白让学生自行揣摩)。第一节:“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读出诗人依恋、感伤之情。第五节:诗人情感达到了高潮,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豪情;突出个别动词(寻、撑、载、放),节奏加快。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第七节:要将“浓得化不开”的

4、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 总结诗人情感变化:依恋-欢欣-陶醉-执着-激动-沉默-平静(三)赏文品美(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1、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2、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同学们认识到了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请同学们欣赏诗歌之美。生讨论,师点评。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等。(四)探异求新。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举几

5、个例子,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大家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1、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如: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营造的气氛轻松。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

6、环境。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3、意象的选择新颖。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

7、之感。【拓展】找徐志摩另外一首诗偶然进行自我朗诵鉴赏。【实践】1、找些散文进行比较阅读,说说散文与诗歌在写法和读法上的不同(层次较高的同学做)。2、多读好诗,可试着配乐朗诵(其他学生完成)。【创意说明】 用乐曲神秘园贯穿课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组织形式一改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本文用了四个主要步骤,即诵读入境、想景悟情、赏文品美、探异求新。 指导学生切己体察。着重指导学生抓住意象,创设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点爆头脑里储存的生活表象,唤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整个教学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趣味。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人的作用。【附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