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57906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 折线型图象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折线型图象1理解分段图象的意义,掌握分段图象各个部分的含义;2复习巩固运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强和爷爷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y(米)与爬山所用时间x(分钟)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问:图中的横轴(x轴)和纵轴(y轴)各表示什么?答:横轴(x轴)表示两人爬山所用时间,纵轴(y轴)表示两人离开山脚的距离问:如图,线段上有一点P,则P的坐标是多少?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答:P的坐标是(3,90)表示小强爬山3分钟时,离开山脚的距离是90米

2、我们能否从图象中看出其他信息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折线型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类型一】 用折线型图象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小明放学后从学校乘轻轨回家,他从学校出发,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小明搭轻轨回到家,下面能反映在此过程中小明与家的距离y与时间x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解析:根据从学校回家,可得与家的距离是越来越近根据步行的速度慢,可得离家的距离变化小,根据搭轻轨的速度快,可得离家的距离变化大A.随着时间的变化,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故A、B错误;C.随着时间的变化,步行离家的距离变化快,搭轻轨的距离变化慢,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随着时间的变化,步行离家的距离变化慢,搭轻轨的距

3、离变化快,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路程问题中,在不同的时间内,速度可以发生变化,要掌握这类问题,就要对图像中各个线段的意义正确理解【类型二】 利用折线型图象解决图形问题 用均匀的速度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是图中()解析:由图象可得容器形状不是粗细均匀的物体相比较而言,前一个阶段,用时较多,高度增加较慢,那么下面的物体应较粗故选C.【类型三】 通过折线型图象获取信息 星期天,玲玲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她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4、?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她骑车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车速是多少?(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1)利用图中的点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离家的距离,进而得出答案;(2)休息是路程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用距离除以所用时间求出速度,再比较大小即可;(4)用玲玲全程所行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即可解:观察图象可知:(1)玲玲到离家最远的地方需要3小时,此时离家30千米;(2)10点半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半小时;(3)玲玲郊游过程中,各时间段的速度分别为:9时10时,速度为10(109)10(千米/时);10时10时30分,速度约为(17.5

5、10)(10.510)(15千米/时);10时30分11时,速度为0;11时12时,速度为(3017.5)(1211)12.5(千米/时);12时13时,速度为0;13时15时,在返回的途中,速度为30(1513)15(千米/时);可见骑行最快有两段时间:10时10时30分;13时15时两段时间的速度都是15千米/时;(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为(3030)(159)10(千米/时)答: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方法总结:准确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题时可通过仔细观察图象,从中整理出解题时所需的相关信息【类型四】 双图象问题 端午节至,甲、乙两队举行了一年一度

6、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多少米?哪队先到达终点?(2)求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解析:(1)根据图象的纵坐标,可得比赛的路程根据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比赛的结果;(2)根据乙加速后行驶的路程除以加速后的时间,可得答案解:(1)由纵坐标看出,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1000米;由横坐标看出,乙队先到达终点;(2)由图象看出,相遇是在乙加速后,加速后的路程是1000400600(米),加速后用的时间是3.82.21.6(分钟),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6001.6375(米/分钟)方法总结:解决双图象问题时,正确识别图象,弄清楚两图象所代表的意义,从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明确实际意义三、板书设计1用折线型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2根据折线型图象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关系式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