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5764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时间:xxxxx目录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3(一) 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41 概述42 设计方案简介8(二)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81 确定物性数据82 计算总传热系数93 传热面积的计算104 工艺结构尺寸105 换热器核算12(三)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14(四)设计结果汇总表15(五)设计评述15(六)参考资料15(七)主要符号说明16(八)致谢16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xxx班级xxxx指导教师xxx题目换热器的设计设计基本参数处理能力:2000kg/h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操作条件: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

2、:6,出口温度:16 果汁: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20。设计要求及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 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形式进行简要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3、辅助设备的选型 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4、编写设计说明书 将设计所选定的工艺流程方案、主要步骤及计算结果汇集成工艺设计说明书。应采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图表,实事求是的介绍设计计算过程和结果。设计说明书要求在6000字以上,A4纸打印。 设计说明书内容:(1) 封面(课程设计题目、学生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2) 目录

3、(3) 设计任务书(4) 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5) 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6) 辅助设备的计算机选型(7) 设计结果汇总表(8) 设计评述(9) 参考资料(10) 主要符号说明(11) 致谢(一) 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1 概述 换热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以上流体参加换热的换热器,但它的基本原理与上述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在食品、化工、石油、动力、制冷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加热器、冷却器等使用,而且是一些化工单元

4、操作的重要附属设备,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1.2 换热器的选择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其热量传递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形式:坚壁式、直接接触式和蓄热式。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它被当作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在石油、化工、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用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地位。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在传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耗量等方面不及某些新

5、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适应性强、制造材料广泛等独特的优点,因而在换热设备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板式换热器也已成为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大量应用于工业中。列管换热器主要特点:(1) 耐腐蚀性:聚丙烯具有优良的耐化学品性,对于无机化合物,不论酸,碱、盐溶液,除强氧化性物料外,几乎直到100都对其无破坏作用,对几乎所有溶剂在室温下均不溶解,一般烷、径、醇、酚、醛、酮类等介质上均可使用。(2) 耐温性:聚丙烯塑料熔点为164-174,一般使用温度可达110-125。(3) 无毒性:不结垢,不污染介质,也可用于食品工业。(4) 重量轻:对设备安装维修极为方便。列管式换热器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6、: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特点: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的壳侧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会使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封头;2法兰;3排气口;4壳体;5换热管;6波形膨胀节;7折流板(或支持板);8防冲板;9壳程接管;10管板;11管程接管;12隔板;13封头;14管箱;15排液口;16定距管;17拉杆;18支座;19垫片;20、21螺栓、螺母 适用于

7、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结构特点: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完全固定,另一端则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当换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缺点: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间若密封不严,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适用于管壁间温差较大或易于腐蚀和易于结垢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1防冲板;2折流板;3浮头管板;4钩圈;5支耳 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管

8、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缺点:管内清洗困难;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损坏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 U形管式换热器1中间挡板;2U形换热管;3排气口;4防冲板;5分程隔板.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

9、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缺点:填料函乃严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填料函式换热器1纵向隔板;2浮动管板;3活套法兰;4部分剪切环;5填料压盖;6填料;7填料函 流动空间的选择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中,首先需决定何种流体走管程,何种流体走壳程,这需遵循一些一般原则: 应尽量提高两侧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个,使传热面两侧的传热系数接近。 在运行温度较高的换热器中,应尽量减少热量损失,而对于一些制冷装置, 应尽量减少其冷量损失。 管、壳程的决定应做到便于清洗除垢和修理,以保

10、证运行的可靠性。 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决定哪一种流体走管程,哪一种流体走壳程。 流速的确定 表2-2 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 介质流速 循环水新鲜水一般液体易结垢液体低粘度油高粘度油气体管程流速,m/s-3-5-30壳程流速,m/s-0.2-2-151.5 材质的选择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1 碳钢 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不锈钢 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l8Ni9Ti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

11、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1.6 管程结构介质流经传热管内的通道部分称为管程。 1换热管布置和排列问距 常用换热管规格有192 mm、252 mm、252.5 mm。标准管子的长度常用的有1500mm,2000mm,3000mm,6000mm等。当选用其他尺寸的管长时,应根据管长的规格,合理裁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换热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和同心圆排列,如下图所示。 (a) 正方形直列 (b)正方形错列 (c) 三角形直列 (d)三角形错列 (e)同心圆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

12、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式。每程内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为了便于安装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 1.6.2 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 壳程结构介质流经传热管外面的通道部分称为壳程。 壳程内的结构,主要由折流板、支承板、纵向隔板、旁路挡板及缓冲板等元件组成。由于各种换热器的工艺性能、使用的场合不同,壳程内对各种元件的设置形式亦不同,以此来满足设计的要求。各元件在壳程的设置,按其不同的作用可

13、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壳侧介质对传热管最有效的流动,来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果而设置的各种挡板,如折流板、纵向挡板。旁路挡板等;另一类是为了管束的安装及保护列管而设置的支承板、管束的导轨以及缓冲板等。 1 壳体 壳体是一个圆筒形的容器,壳壁上焊有接管,供壳程流体进人和排出之用。直径小于400mm的壳体通常用钢管制成,大于400mrn的可用钢板卷焊而成。壳体材料根据工作温度选择,有防腐要求时,大多考虑使用复合金属板。 介质在壳程的流动方式有多种型式,单壳程型式应用最为普遍。如壳侧传热膜系数远小于管侧,则可用纵向挡板分隔成双壳程型式。用两个换热器串联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为降低壳程压降,可采用分流或错流等型式。 壳体内径D取决于传热管数N、排列方式和管心距t。计算式如下: 单管程 式中 t管心距,mm; d0换热管外径,mm;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该值与管子排列方式有关。 正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多管程 式中 N排列管子数目; 管板利用率。 正角形排列:2管程 =0.70.85 4管程 =0.60.8 正方形排列:2管程 4管程 =0.450.65壳体内径D的计算值最终应圆整到标准值。 1.7.2 折流板 在壳程管束中,一般都装有横向折流板,用以引导流体横向流过管束,增加流体速度,以增强传热;同时起支撑管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