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后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57115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土力学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土力学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土力学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土力学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课后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1-2 根据图15上四根粒径分布曲线,列表写出各土的各级粒组含量,估算、土的Cu及 Cc 并评价其级配情况。1-8 有一块体积为60 cm3的原状土样,重1.05 N, 烘干后0.85 N。 已只土粒比重(相对密度)=2.67。求土的天然重度g、天然含水量、干重度gd、饱和重度gsat、浮重度g、孔隙比e及饱和度Sr 1-8 解:分析:由W和V可算得g,由Ws和V可算得gd,加上Gs,共已知3个指标,故题目可解。 (1-12) (1-14)注意:1使用国际单位制;2gw为已知条件,gw=10kN/m3;3注意求解顺序,条件具备这先做;4注意各g的取值范围。1-9 根据式(1

2、12)的推导方法用土的单元三相简图证明式(114)、(115)、(117)。1-10 某工地在填土施工中所用土料的含水量为5%,为便于夯实需在土料中加水,使其含水量增至15%,试问每1000 kg 质量的土料应加多少水1-10 解:分析:加水前后Ms不变。于是:加水前: (1)加水后: (2)由(1)得:,代入(2)得: 注意:土料中包含了水和土颗粒,共为1000kg,另外,。111 用某种土筑堤,土的含水量15,土粒比重Gs2.67。分层夯实,每层先填0.5m ,其重度等g16kN/ m3,夯实达到饱和度85%后再填下一层,如夯实时水没有流失,求每层夯实后的厚度。1-11 解:分析:压实前后

3、Ws、Vs、w不变,如设每层填土的土颗粒所占的高度为hs,则压实前后hs不变,于是有: (1)由题给关系,求出:代入(1)式,得: 1-12 某饱和土样重0.40N,体积为21.5 cm3,将其烘过一段时间后重为0.33 N,体积缩至15.7 cm3,饱和度75%,试求土样在烘烤前和烘烤的含水量及孔隙比和干重度。1-13 设有悬液1000 cm3,其中含土样0.5 cm3,测得土粒重度27 kN/ m3。当悬液搅拌均匀,停放2min后,在液面下20处测得悬液比重GL1.003,并测得水的黏滞系数1.14103,试求相应于级配曲线上该点的数据。1-14 某砂土的重度17 kN/ m3,含水量w8

4、.6%,土粒重度26.5 kN/ m3。其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分别为0.842和0.562求该沙土的孔隙比e及相对密实度Dr,并按规范定其密实度。11-14 已知:=17kN/m3,w=8.6%,gs=26.5kN/m3,故有:又由给出的最大最小孔隙比求得Dr=0.532,所以由桥规确定该砂土为中密。115 试证明。试中、分别相应于emax 、e、emin的干容重证:关键是e和gd之间的对应关系:由,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emax和gdmin是对应的,而emin和gdmax是对应的。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及水的渗流2-3 如图216所示,在恒定的总水头差之下水自下而上透过两个土样,从土样1顶面溢出

5、。(1) 已土样2底面cc 为基准面,求该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2) 已知水流经土样2的水头损失为总水头差的30%,求 bb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3) 已知土样2的渗透系数为0.05cm/s ,求单位时间内土样横截面单位面积的流量;( 4) 求土样1的渗透系数。 图216 习题23图 (单位:cm)2-3 如图2-16,本题为定水头实验,水自下而上流过两个土样,相关几何参数列于图中。解:(1)以c-c为基准面,则有:zc=0,hwc=90cm,hc=90cm(2)已知Dhbc=30%Dhac,而Dhac由图2-16知,为30cm,所以:Dhbc=30%Dhac=0.330=9cm hb=hc-

6、Dhbc=90-9=81cm又 zb=30cm ,故 hwb=hb- zb=81-30=51cm(3)已知k2=0.05cm/s,q/A=k2i2= k2Dhbc/L2=0.059/30=0.015cm3/s/cm2=0.015cm/s(4) i1=Dhab/L1=(Dhac-Dhbc)/L1=(30-9)/30=0.7,而且由连续性条件,q/A=k1i1=k2i2 k1=k2i2/i1=0.015/0.7=0.021cm/s2-4 在习题23中,已知土样1和2的孔隙比分别为0.7和0.55,求水在土样中的平均渗流速度和在两个土样孔隙中的渗流速度。2-5 如图217所示,在5.0m 厚的黏土层

7、下有一砂土层厚6.0 m,其下为基岩(不透水)。为测定该沙土的渗透系数,打一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10-2m3/s 的速率从孔中抽水。在距抽水孔15m 和30m 处各打一观测孔穿过黏土层进入砂土层,测得孔内稳定水位分别在地面以下3.0m 和2.5m ,试求该砂土的渗透系数。图217 习题25图 (单位:m)2-5 分析:如图2-17,砂土为透水土层,厚6m,上覆粘土为不透水土层,厚5m,因为粘土层不透水,所以任意位置处的过水断面的高度均为砂土层的厚度,即6m。题目又给出了r1=15m,r2=30m,h1=8m,h2=8.5m。解:由达西定律(2-6),可改写为:带入已知条件,得到:本题的要点在于对

8、过水断面的理解。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将ln当作了lg。2-6 如图218,其中土层渗透系数为5.0102 m3/s,其下为不透水层。在该土层内打一半径为0.12m 的钻孔至不透水层,并从孔内抽水。已知抽水前地下水位在不透水层以上10.0m ,测得抽水后孔内水位降低了2.0m ,抽水的影响半径为70.0m,试问:(1) 单位时间的抽水量是多少?(2) 若抽水孔水位仍降低2.0 ,但要求扩大影响,半径应加大还是减小抽水速率?图218 习题26图 (单位:m)2-6 分析:本题只给出了一个抽水孔,但给出了影响半径和水位的降低幅度,所以仍然可以求解。另外,由于地下水位就在透水土层内,所以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9、(2-18)。解:(1)改写公式(2-18),得到:(2)由上式看出,当k、r1、h1、h2均为定值时,q与r2成负相关,所以欲扩大影响半径,应该降低抽水速率。注意:本题中,影响半径相当于r2,井孔的半径相当于r1。2-7 在图219的装置中,土样的孔隙比为0.7,颗粒比重为2.65,求渗流的水力梯度达临界值时的总水头差和渗透力。图219 习题27图 (单位:cm)2-8 在图216中,水在两个土样内渗流的水头损失与习题23相同,土样的孔隙比见习题24,又知土样1和2的颗粒比重(相对密度)分别为2.7和2.65,如果增大总水头差,问当其增至多大时哪个土样的水力梯度首先达到临界值?此时作用于两个

10、土样的渗透力个为多少?2-9 试验装置如图220所示,土样横截面积为30cm2,测得10min内透过土样渗入其下容器的水重0.018N ,求土样的渗透系数及其所受的渗透力。图220 习题29图 (单位:cm)2-9 分析:本题可看成为定水头渗透试验,关键是确定水头损失。解:以土样下表面为基准面,则上表面的总水头为:下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故压力水头为零,又因势水头也为零,故总水头为:所以渗流流经土样产生的水头损失为100cm,由此得水力梯度为:渗流速度为:注意:1Dh的计算;2单位的换算与统一。2-10 某场地土层如图221所示,其中黏性土的的饱和容重为20.0 kN/m3 ;砂土层含承压水,其

11、水头高出该层顶面7.5m。今在黏性土层内挖一深6.0m的基坑,为使坑底土不致因渗流而破坏,问坑内的水深h不得小于多少?图221 习题210图 (单位:m)第三章 土中应力和地基应力分布3-1 取一均匀土样,置于 x、y 、z直角坐标中,在外力作用下测得应力为: 10kPa,10kPa,40kPa,12kPa。试求算: 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以及最大剪应力max ? 求最大主应力作用面与 x轴的夹角? 根据和绘出相应的摩尔应力圆,并在圆上标出大小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作用面的相对位置?3-1 分析:因为,所以为主应力。解:由公式(3-3),在xoy平面内,有:比较知,于是:应力圆的半径: 圆心

12、坐标为: 由此可以画出应力圆并表示出各面之间的夹角。易知大主应力面与x轴的夹角为90。注意,因为x轴不是主应力轴,故除大主应力面的方位可直接判断外,其余各面的方位须经计算确定。有同学还按材料力学的正负号规定进行计算。3-2 抽取一饱和黏土样,置于密封压力室中,不排水施加围压30kPa(相当于球形压力),并测得孔隙压为30 kPa ,另在土样的垂直中心轴线上施加轴压70 kPa(相当于土样受到DD 压力),同时测得孔隙压为60 kPa ,求算孔隙压力系数 A和B? 3-3 砂样置于一容器中的铜丝网上,砂样厚25cm ,由容器底导出一水压管,使管中水面高出容器溢水面 。若砂样孔隙比e0.7,颗粒重

13、度26.5 kN/m3 ,如图342所示。求:(1) 当h10cm时,砂样中切面 aa上的有效应力?(2) 若作用在铜丝网上的有效压力为0.5kPa,则水头差h值应为多少?图342 习题33图3-3 解:(1)当时, (2)3-4 根据图443所示的地质剖面图,请绘AA截面以上土层的有效自重压力分布曲线。图343 习题34图3-4 解:图3-43中粉砂层的g应为gs。两层土,编号取为1,2。先计算需要的参数:地面:第一层底:第二层顶(毛细水面):自然水面处:A-A截面处:据此可以画出分布图形。注意:1毛细饱和面的水压力为负值(),自然水面处的水压力为零; 2总应力分布曲线是连续的,而孔隙水压力

14、和自重有效压力的分布不一定。 3只须计算特征点处的应力,中间为线性分布。3-5 有一 U 形基础,如图344所示,设在其xx 轴线上作用一单轴偏心垂直荷载 P6000 kN,作用在离基边2m的点上,试求基底左端压力和右端压力。如把荷载由A点向右移到B点,则右端基底压力将等于原来左端压力,试问AB间距为多少? 图344 习题35图 (单位:m)3-5 解:设形心轴位置如图,建立坐标系,首先确定形心坐标。由面积矩定理,形心轴两侧的面积对于形心轴的矩相等,有:当P作用于A点时,e=3-2-0.3=0.7m,于是有:当P作用于B点时,有:由此解得:e=0.57m,于是,A、B间的间距为:注意:1基础在x方向上不对称,惯性矩的计算要用移轴定理; 2非对称图形,两端的截面抵抗矩不同。3-6 有一填土路基,其断面尺寸如图345所示。设路基填土的平均重度为21kN/m3 ,试问,在路基填土压力下在地面下2.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