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57074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肝病毒危险度评估报告一、乙肝病毒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乙肝病毒属于第类病原微生物。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23千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乙肝病毒传染率本是很低的,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接吻不会传播乙肝,以及口腔溃疡者也不会通过饭菜传播。普通的工作、学习与这三种传播途径无关。可见,人们应该对乙肝病原携带者持宽容态度,而不是歧视。乙肝当前的主

2、要传染方式来自血液和母婴传染。承认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人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而科学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不过,目前的母婴隔断技术已经可以保证有95%以上的机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二、乙肝病毒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尽快到医院处理(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立即抽血检查乙肝标志物(乙肝两对半);不必等待乙肝两对半结果,可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根据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抗-HBs阳性,则不需要注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

3、(HBsAg)阳性,说明既往已感染乙肝病毒;检查HBsAg阴性、抗-HBs阴性,则需注射乙肝疫苗。疫苗需要注射3次,暴露后1次,1个月、6个月再各注射1次。6个月后还要抽血检查,如果血清中抗-HBs阳性,说明应急措施非常成功,不会再感染乙肝了。如果抗体阴性,还需要重新注射乙肝疫苗。三、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唾液,乳汁,羊水,精液,分泌物等),直接进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传播。 1.输血传播 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肝。近年来对献血员的HBsAg筛选制度,使输血后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

4、杜绝,用灵敏的RIA或EIA方法检测HBsAg,虽可排除绝大多数有感染的血液,但是有少数HBV DNA阳性,而HBsAg阴性的血液仍可引起感染。因血制品(如血浆制品,凝血因子等)受污染而引起爆发流行的事件仍屡有发生。 2.医源性传播 在乙肝的流行中,大量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文身,各医疗器具,外环境,污水,甚至工作人员的手而传播乙肝。少至10的负7次方-10的负6次方/mlHBeAg阳性的血清,即可引起感染。医护人员皮肤不甚被带有HBeAg阳性血液的针头刺破后,造成感染的已有多起报道。血液透析室,肾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

5、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的工作者,为高危险职业。西方国家麻醉药瘾者中,由于共用污染的注射器造成HBV和HIV的流行。 3.母-婴传播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给新生儿,尤以后者为主要的感染类型。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中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母婴传播而造成的。母婴间的HBV传播主要是围产期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新生儿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羊水,血或分泌物等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小于10%),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凡血液为HBeAg阳性,HBsAg和PHSA受体高滴度者,Dane颗粒多者,其婴儿被感染的机会多,可达90%以上。反之,如抗HBe阳

6、性,HBeAg阴性,HBsAg和PHSA受体低滴度或Dane颗粒阴性者,婴儿被感染的机会相对的少,一般仅为10%-15%。 4.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也可导致HBV感染,例如家庭人员间的密切接触是很重要的方式,可造成家庭中HBV感染的积聚现象,其传播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剔须刀等可引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也受到重视,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可测到HBsAg,而尿液,鼻液和汗液传播的可能很小。通过性生活传播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我国夫妻间HBV的水平传播几率很低,但西方国家中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宿*等的乱交行为是造成HBV,HDV,HIV流行的重

7、要传播方式。 5.其他传播 如通过蚊子,臭虫和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经实验研究证明HBV在这些昆虫体内不会增殖,只是具有机械性携带作用。四、乙肝病毒在实验室环境及人体中的稳定性:1.乙肝病毒顽强的生命力:在病毒之中,乙肝病毒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实验研究证明,乙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通常在37能稳定60分钟;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或加热到604小时均不能将其灭活;只有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121消毒10分钟,或加热6510小时,才有可能将其杀灭。、20储存20年以上,仍具有抗原性及传染性。表面抗原在酸碱度为Ph 2.4的条件下,能保持6小时的稳定性,但病毒的感染性消失。将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

8、血清涂抹于塑料贴面、铅片、布片或纸片上,在25的条件下可维持1周,6条件下可维持40天。所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乙肝病人的用品应经过严格消毒,并且周围人群最好接种乙肝疫苗。2.缺乏自发性病毒清除机制:人体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自发性清除机制,可借助于免疫系统的强大功能将其清除出体外。但对乙肝病毒,却缺乏自发性清除机制,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免疫耐受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使人体与病毒长期“和平共处”,故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则终生难去,尤其是婴儿感染后极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性,这也是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极难治愈的原因。3.乙肝病毒只能抑制难以杀灭:目前,所有抗病毒药物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病毒作用弱

9、,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杀灭病毒,停药后复发率高,耐药性产生速度快。究其原因,是因为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目前用于抗病毒的各种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只能在cccDNA以下的复制环节起作用,并不能直接作用于cccDNA,表面上看乙肝病毒已经清除,但cccDNA仍然留在肝细胞内,一旦条件许可,病毒就可以此为模板,重新大量复制。这就好像那“离离原上草”,虽然被烧去枝叶,但根还在,只要春风一吹,又纷纷冒出芽来。所以要彻底控制、消除乙肝病毒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cccDNA。这是今后在研制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时的努力方向。4.乙肝病毒基因与正常肝细胞基因敌

10、我难分: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是一个令医师和患者都头痛的问题,其原因是乙肝病毒基因已经与患者肝细胞中的基因发生了整合。病毒基因与肝细胞基因整合的结果是敌我难分,使现有的各种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整合型的乙肝病毒失去清除能力。五、乙肝病毒的实验室操作方法: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法、竞争PCR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标记物法 和PCR酶联化学发光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品质源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标准曲线以及标准荧光等各不相同,得出的数值左右漂浮,偏差很大,得出的检测值范围也不相同。 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ELIS

11、A)检测和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检测。ELISA方法一直是临床诊断HBV感染的传统手段,反映机体HBV感染的免疫状态。而HBV-DNA检测则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乙肝病毒基因组保守的C基因区上270bp基因片段,以近于2n的指数(n为循环次数),在数小时内可将极微量的HBV-DNA特定的分子片断扩增至1x1071x108倍,大大提高了HBV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是否为HBV感染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六、乙肝抗体浓度指标分析:乙肝抗体是指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抗体滴度可以理解为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一般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就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乙肝抗体滴度小

12、于10mIUmL时无法产生有效地保护,所以应注意监测乙肝抗体滴度,当小于10mIUmL就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强针。当乙肝痊愈后虽然多数人会出现乙肝抗体,但是如果乙肝转为慢性将后悔莫及。所以,未感染乙肝的人应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来获得有效地乙肝抗体滴度,才能给自己多一份保障。现在的乙肝疫苗基本都是基因工程疫苗,国产的和进口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只要常规接种同样可以获得有效地乙肝抗体滴度,维持时间也大多在10年以上,且价格便宜。所以没有必要非要接种进口疫苗。一般情况下,只要乙肝抗体滴度不小于10mIUmL就可以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有效抵抗力,但是还是建议没2、3年左右检测一次,以防意外情况导致的乙肝抗体滴度

13、下降。七、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顺序依次为:, , , 9种常见模式: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1-30%2.-+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恢复期HBsAg已消失,抗-HBs尚未发现,无症状HBsAg携带者。 5-10%3.-+既往感染过HBV,急性HBV感染恢复期,少数样本仍有感染性,HBV感染已过,抗HBV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4.-+-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既往感染,假阳性, 1-6%5.-+-+急性HBV感染后康复 0.5-5%6.+-+急性HBV感染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0-15%7.-+

14、-+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5-15%8.+-+急性HBV 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携带者传染性弱,俗称:“小三阳”。 5-10%9.+-+-+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俗称:“大三阳”。 30-40%16种少见模式:10.+-急性HBV感染早期,潜伏期。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11.+-+-慢性HBV携带者易转阴。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12.+-+-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13.+-+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14+-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HBV亚型二次感染15+-+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HBV亚型二次感染16+

15、-+-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八、蚊子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认为蚊子是传播乙肝病毒的媒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1. 我们知道乙肝确实经血液传播,但和蚊子叮咬不同。2. 蚊子咬人首先向人体注入抗凝剂,就是它使我们感觉很痒。若让蚊子饱餐,它会连同注入的抗凝剂一同吸去,这时候人反而感觉不痒了。3. 蚊子不是把它肚里已有的血注入到人体内。4. 仅仅是当蚊子刚刚吸了大三阳病人的血,而且它的吸器上沾了很多,这时候会有些传染的可能。5. 蚊子本身分泌的抗凝剂对病毒的活性有影响,所以蚊子当不了传播乙肝的宿主。6. 为了我们的健康,假设蚊子会传播乙肝,应当度蚊子进行彻底的杀灭。九、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也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如果父母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产科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尽快(24小时内越早越好)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出院后,父母需要在宝宝1月龄和6月龄时带宝宝到预防接种机构再各加强接种1次。此方案称为0、1、6方案。末次接种后13个月,可抽血检测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约95可产生这种保护性抗体1。2. 疫苗的发明与应用为人类预防感染性疾病发挥了根本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