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55466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1 中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品的审批 第四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二)

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四)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第五条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标志图案见附件)。 第六条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保

3、健食品申请表; (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 (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八)国内外有关资料; (九)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条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技术评审工作,委员会应由食品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第八条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次评审会,

4、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召开。经初审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寄到卫生部。卫生部根据评审意见,在评审后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卫生部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保健食品认为有必要复验的,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费用由保健食品申请者承担。 第九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请同一保健食品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共同署名,但证书只发给所有合作者共同确定的负责者。申请时,除提交本办法所列各项资料外,还应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签章的负责者推荐书。 第十条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凭此证书转让技术或与他方共同合作生产。转让时,应与受计方共同向卫生部申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申领时,应持保

5、健食品批准证书,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转让合同书。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发放给受让方,受让方无权再进行技术转让。 第十一条已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经营的药品,不得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第十二条进口保健食品时,进口商或代理人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申请时,除提供第六条所需的材料外,还要提供出产国(地区)或国际组织约有关标准,以及生产、销售国(地区)有关卫生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证明。 第十三条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进口保健食品发放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取得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凭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

6、。 第三章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 第十四条在生产保健食品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在申请者的卫生许可证上加注“保健食最”的许可项目后方可进行生广。 第十五条申请生产保健食品时,必须提交下列资的: (一)有直接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三)生产企业制订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 (四)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持有者签定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约有效合同书; (五)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六)三批产品的质量与

7、卫生检验报告。 第十六条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企业,不得生产保健食品。 第十七条保健食品生产者必须按照批准的内容组织生产,不得改变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 第十八条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选用的工艺应能保持产品的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不损失,不破坏,不转化和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体。 第十九条应采用定型包装。直接与保健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包装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装方式应有利于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

8、分的稳定。 第二十条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采购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及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第四章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 第二十一条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术,并标明下列内容: (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三)贮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最。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六)保健食品标志; (七)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的内容。 第二十

9、二条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或容易误解的名称,不得使用产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第二十四条严禁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第二十五条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的名义进行宣传。 第五章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有关规章和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卫生部对已经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可以组织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卫生部可根据以下情况确定对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

10、重新审查。 (一)科学发展后,对原来审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认识上的改变; (二)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变的质疑; (三)保健食品监督监测工作需要。 经审查不合格者或不接受重新审查者,由卫生部撤销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合格者,原证书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般卫生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进行处罚。 (一)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 (二)未按保健食品批准进口,而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经营的; (三)保健食品的名称、

11、标签、说明书未按照核准内容使用的。 第三十条保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的,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卫生部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食品卫生法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的,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八章 第三十二条保健食品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由卫生部制定并批准颁第九章 第三十三条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和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由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承担。 第十章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解释。 第十一章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实施,其它卫生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2.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

12、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豆制品、酱腌菜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豆制品、酱腌菜,包括大豆、小麦蛋白类制品、淀粉类制品和酱腌菜等,其品种详见“豆制品、酱腌菜品种分类表”。第三条 豆制品、酱腌菜不得使用变质或未去除有害物质的原料、辅料,生产用水应符合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生产所用原料使用前必须筛选干净。腌制的盐水须经溶解沉淀去杂质后使用。第四条 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管道、容器、用具、包装材料及涂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并经常保持清洁。生产管道、容器、用具如豆腐屉、豆包布等,使用前

13、应清洗消毒,接触食品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发酵豆制品所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检定,防止污染和变异产毒。第五条 成品贮存应有防腐措施,逐步做到低温冷藏,运输应严密遮盖,逐步做到专车密闭送货。第六条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单位应设有防蝇防尘的专用间或专用设施。售货时应货款分开,严禁出售腐败变质的食品。第七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3.酒类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酒类食品卫生的监

14、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供饮用的蒸馏酒、发酵酒及配制酒。第三条 各种酒类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酒类生产厂必须遵守相应的卫生规范。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第四条 原料的卫生要求:(一)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而又不能在酿造过程中去除其有毒成分的物质做酿酒原料、辅料。(二)酿制酒所用的新菌种须按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审批后方可投入生产,并在使用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菌种保管及定期更新的制度。 (三)做配制酒或其它含酒精饮料所用的酒精质量必须符合酒精中二级以上的规定。(四)生产饮用酒用水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五条 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一)在酿酒过程中产生对

15、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含量,使之符合卫生标准,用高锰酸钾处理过的白酒必须进行蒸馏精制。(二)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与酒接触的容器、管道、蒸馏冷凝器、酒池等所用的材料和涂料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为防止污染,生产发酵酒的工具、管道及酒池、槽车、盛酒容器等须严格杀菌消毒。(三)各种酒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四)在酒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得掺假、掺杂,影响卫生质量。(五)酒类经营销售部门不得经销无卫生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的产品。第六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八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4.茶叶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茶叶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