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5537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习题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习题集一、 单项选择题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3、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融资 D、国际贸易4、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为主导力量的是( )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B、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C、商品价格均等化 D、工资率均等化5、就国家整体

2、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政府适时分配6、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不确定7、不是成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 A、欧洲联盟 B、亚欧经济合作 C、美加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8、多数国际卡特尔组织难以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难以( ) A、制定垄断价格 B、维持垄断价格 C、控制生产成本 D、控制销售成本9、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 ) A、不变 B

3、、增加 C、下降 D、不确定10、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鼓励战略的战略取向分别是( ) A、内向型-内向型 B、内向型-外向型 C、外向型-外向型 D、外向型-内向型1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目标是( ) A、贸易适度保护 B、关税稳定 C、贸易自由化 D、贸易公平12、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中,不需要偿还的引资方式是( ) A、官方贷款 B、发行债券 C、银行贷款 D、外商直接投资13、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力的移出国的不同利益集团均会受到影响,其中( ) A、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B、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亦受损C、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受损D、劳动力需求方获利,

4、供给方亦获利14、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15、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是()A、产品差异理论 B、重叠需求理论C、相互倾销理论 D、嗜好理论16、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17、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A、不变 B、增加C、减少 D、无影响18、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

5、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19、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A、要素比例学说 B、产品周期理论C、悲剧的增长理论 D、罗伯津斯基定理20、出口商以占领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持续地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这种倾销称为()A、掠夺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C、持续性倾销 D、进攻性倾销21、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A、反倾销税 B、自然垄断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22、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宜在哪一种市

6、场条件下运用()A、完全竞争 B、自然垄断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23、国际卡特尔定价的最基本出发点是()A、产品的需求弹性 B、卡特尔市场占有率C、非卡特尔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D、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弹性24、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是()A、坚定外向型战略 B、一般外向型战略C、一般内向型战略 D、坚定内向型战略25、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字以来,在其组织下进行了多少轮多边贸易谈判()A、6 B、7 C、8 D、926、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B.资本C.人员 D.技术27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28、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29、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30、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31、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8、)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32、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33、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夕阳工业理论 C.国防论 D.资源禀赋论34、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35、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36、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

9、在( )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 D.乌拉圭37、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38、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39、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40、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

10、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41、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A、贸易收支改善B、贸易收支恶化C、出口数量下降D、出口换汇增加42、成员国取消相互之间的进口关税和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贸易壁垒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产品自由流动或产品自由输出入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4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属于( ) A、自由贸易政策 B、重商主义 C、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4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

11、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奥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45、( )从需求的角度对部门内贸易作了解释。 A、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B、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C、战略性贸易理论 D、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46、战略性贸易理论阐明了在( )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形式。 A、垄断 B、自由竞争 C、寡头垄断 D、垄断和寡头垄断 二、多项选择题1、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技术差异论B、相对技术差异论C、生产要素禀赋论D、规模经济理论E、相互需求贸易理论2、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

12、而现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 )A、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B、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C、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D、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E、生产要素并非都能得到充分利用3、用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是( )A、垄断优势理论B、购买力平价理论C、市场内部化理论D、利息平价理论E、国际生产综合理论4、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A、国际贸易的技术差异 B、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差异 C、国际贸易的原因 D、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E、国际贸易的结构5、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一般认为有()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 B、产品需求弹性较低 C、贸易条件恶化 D、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小份额 E、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6、厂商要采取倾销战略,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A、垄断国际市场 B、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弹性不同 C、国际国内市场联通 D、国际国内市场完全分割 E、自由竞争7、影响国外企业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如下哪几种() A、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 B、消费者对来自国外厂商的产品的依赖程度 C、进口国对国外产品的替代程度 D、进口国对本国产品的依赖程度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