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55345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新课程实验激发了老师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但是,对新课程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有一个过程;新的理念和方法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需要实验和创造,需要有一个过程;彻底摆脱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惯性,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继承和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加之,考试评价的配套改革,不能及时到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影响着教学。因此,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遇到很多具体问题。突出的有这样一些: 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教学目标的膨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的有机

2、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就深不就浅、就多不就少,甚至深挖洞,附加很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和任务膨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学目标的简化,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对“有效教学”的片面理解,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忽视三维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简单地理解“对话”,老师设计好一连串问答,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合作学习成为简单的过程,甚至是摆设。 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教材、教科书编者等构成了多重复杂的对话关系。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

3、,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对话的前提是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解决;对话的核心是探究,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合作地探究性的学习。老师参与对话、组织引导对话。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如果老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科书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无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简单地应付与完成老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探究性学习,那么,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普遍重视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或者做得很少,也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4、学生读书,需要进一步重视。“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依然需要大力

4、倡导,学生阅读趣味与品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建立相应指导、考核和管理制度予以保障,提供必要的阅读资源予以支持。 5、学生写字需要进一步重视,提高写字质量。 6、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除此而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在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学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思潮,浮躁的社会风气,舆论的炒作,也不时地影响甚至干扰课程改革的实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大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

5、和教师水平相对薄弱,也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关于问题的应对 如此深刻而又面广量大的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应该积极应对。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时也应充分加以考虑。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理念决定一切。仍然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持新课程改革方向,坚持正确的学科教育观念。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都有哪些?你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新课程代表了时代的要求与国家意志,集中了全国专家学者和一线老师的意见,有许多问题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形成了共识。不应该再彷徨犹豫。有不同看法,可以讨论,但作为国家的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比如,

6、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语文素养与养成、注重语文实践、三维目标、熏陶感染、培养语感、多读多写、自主阅读、自由写作、对话、多元评价,等等,以上这些问题,语文新课程都有明确的阐述与要求,应该加强学习与理解。 中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研修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投身课程改革,在学习、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教育思想问题,有方法技术问题,也有学养与基本功问题。应该在改革的实践中加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思想、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学养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使新课程思想真正成为自己日常的行为。 教研部门、教材编写出版部

7、门、大学等学术研究、教学指导专业机构,应加强对老师的具体指导。学校也应加强校本研修与指导,让老师们明白究竟应该怎样做。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指导与支持,那里更需要得到切实的指导与帮助。 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鼓励和激发广大老师积极创造,在一些新的课题、难点问题上集中攻坚,创造出好经验,形成典型推广与经验分享的机制,营造有利于创造的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百花齐放新人辈出的繁荣局面。 2、加强研讨,对课程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应该坚持实验稿的基本思想,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把握,还应该进行更为具体的阐述,应该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

8、字的运用,强调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相应的调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语文课程 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模式,面对各种意见,课程标准的修订还应继续采用“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与对课程性质的认识紧密相连。语文素养与“双基”相比,更能体现语文课程内涵的丰富性。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表达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强调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养成”,与语文素养的特点相适应,指明了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途径。而“能力”“训练”,过去一个时期的语文课程中,被用作核心概念,在语文新课程中,它们依然应该存在,但是不适合再作为核心概念。语文新课程的模型应该是“语文素养养成”。 根据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有必要对课程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使它们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增强可操作性。 针对语文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采取强化的措施。如,近二三十年来,中小学的识字写字教学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改进识字写字的教学。 教学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学与评价行为的不恰当,严重影响课程的落实。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应充分考虑,让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部分更加具体明确一些,加强对教学与评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