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553004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三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专题验收达标卷十三 大纲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卷(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刚刚发生的俄美卫星在浩瀚的太空里“狭路相逢”“两败俱伤”的小概率事件,再次把太空垃圾的问题推到了科学家们眼前。美国卫星运转地面支持系统技术开发商集成系统公司CEO约翰郝京伯山姆认为:“大量正常运转的卫星,和这些冲撞碎片处于同一个轨道空间里,也就是说,这些碎片同其他卫星相撞的概率将大幅增加。”俄罗斯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负责人弗拉基米尔索罗沃夫表示:“俄美卫星相撞时产生的碎片,将对其他正常运转卫星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这种威胁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万年之久。”太空垃圾,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欧洲航

2、天局地面控制中心数月前公布的电脑模拟图像显示,在距离地球2万英里的上空,数百万块太空碎片,组成了一条密集的垃圾带。这其中包括废弃的航天器、报废的卫星、剩余的火箭外包装、卫星碰撞和对接期间产生的金属碎片、宇航员不慎遗落的工具,以及从载人飞船上抛下的宇航员排泄物等。有评论说:“51年前,苏联向太空发射了人类第一个航天器人造卫星。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已经将太空变成了一个超级垃圾场。”在地球上看,它们可能是不起眼的“微尘”,但是在宇宙中,它们摇身一变就成了“隐形杀手”一颗直径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宇航员密封的飞行服。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委员会主任赵长印曾这样比喻:“一个直径10

3、厘米左右的太空碎片,如果迎头撞在航天器上,其破坏力相当于一辆正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开动的小汽车撞在一栋大楼上。”1991年,俄罗斯一失效卫星撞上本国另一颗卫星的大块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的破碎程度已无法用当时的技术手段进行跟踪。印度尼西亚的人造卫星,曾经被美国宇航局空间站的尿块和粪块击中。广袤的宇宙空间,由于这些宇宙垃圾的存在而变得险象环生。目前,科学家主要动用光学望远镜观测高太空轨道,用雷达探测低轨道,对各种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预警。当太空垃圾与国际空间站、卫星等航天器超过“安全距离”,很可能相撞时,让航天器及时改变运行轨道。另外,面对维护太空环境的重重困难,科学家们也想出了一系列

4、办法,比如激光扫帚、太空风车、自杀卫星以及太空牧羊犬等。激光扫帚的原理就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它在锁定某个太空垃圾目标后,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在太空垃圾背离地球的一端,使这部分升华为气体,再利用气体的反作用力,使整块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运动。“慢性子”的太空风车,主要负责清除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它在太空慢慢旋转,寻找碰撞目标。当它与太空垃圾发生碰撞时,微小的垃圾碎片就嵌入了金属风叶中。自杀卫星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小,重量仅为5.9千克,配备四个小型摄影机。一旦侦察到太空垃圾,它便依附在垃圾上,然后将其推到大气层。这时卫星与垃圾都会被烧毁,同归于尽。而科学家正在研制的太空牧羊犬,则配有一个收集网,

5、网上有一根5 000米长的轻型电子绳。当太空牧羊犬到达指定位置后,就会自动松开收集长绳。在地球磁场作用下,网袋会垂向地球的一侧。在装进一定量的垃圾后,收集网就会带着垃圾一起坠入大气层中烧毁。但从可行性的角度分析,这些手段因为成本太高而暂时难以实现,还需要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选文有改动)1.以下不能说明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太空活动造成巨大威胁的一项是 ()A.欧洲航天局公布的电脑模拟图像显示,在距离地球2万英里的上空,数百万块太空碎片,组成了一条密集的垃圾带。B.太空垃圾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卫星碰撞和对接时产生的金属碎片、宇航员遗落的工具,以及宇航员的排泄物等。C.一颗直径0.5毫米的不起眼的金属

6、“微粒”,在宇宙中,会摇身一变成为“隐形杀手”,足以戳穿宇航员密封的飞行服。D.太空垃圾一般在太空中存留的时间非常长,而且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航天器被太空垃圾击中而毁灭的事件。解析:该项旨在说明太空垃圾的种类繁多。答案:B2.下列有关解决“太空垃圾”的办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激光扫帚”锁定太空垃圾目标后,将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在太空垃圾的一端,使之部分升华为气体,就像喷气式飞机的原理一样,利用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剩余部分太空垃圾朝背离地球的方向运动。B.“太空风车”主要负责清除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它在空间慢慢旋转并等待碰撞目标。当太空垃圾与它发生碰撞时,微小的垃圾碎片会嵌

7、入金属风叶中,从而达到清除垃圾的目的。C.自杀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像只普通足球,配备四个小型摄影机。它一旦侦察到太空垃圾,它便依附在太空垃圾上,然后将其推到大气层。这时卫星与垃圾都会被烧毁,同归于尽。D.太空牧羊犬是在卫星上加上一个收集网,用一根5千米长的收集绳拖带。当卫星达到指定位置后,就松开收集长绳。在地球磁场作用下,网袋垂向地球一侧。在装进一定量的垃圾后,即坠入大气层中烧毁。解析:A.应为“推动剩余部分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运动”;B.“太空风车”会主动寻找并清除太空垃圾,并非“等待碰撞目标”;C.“自杀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像只普通足球”表述错误,原文说“自杀卫星的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小”。答

8、案:D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太空垃圾问题还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像俄美卫星碰撞这样严重的太空事件今后还会发生,而且发生的几率会不断增加。B.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太空垃圾将越来越多,成功发射宇宙飞船将成为一件更加不可预期的事情,甚至有一天任何航天器都无法安全进入太空轨道。C.太空垃圾不仅给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宇宙空间站等航天器造成了威胁,而且还影响到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太空垃圾在陨落时还会对地面安全构成威胁。D.治理空间环境比治理地面环境要困难得多,无论技术上或经济上,目前并没有可行的方式来清除太空垃圾,人类似乎又走上了“先污染,后

9、治理”的老路。解析:目前科学家能对各种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预警,并引导航天器及时改变运行轨道,规避风险。答案:A三、(2010全国新课标调研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本哈根时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美国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

10、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

11、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尤其是金融危

12、机之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碳排放”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妥协与博弈同样重要。在激烈交锋的同时,各国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这是达成协议的基础。正如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赫泽高所言,在当前的谈判中,“妥协”应当成为一个关键词。(取材于新浪新闻,有删改)4.下列各项中关于“减排额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减排额度”提高标准,减排成本就会上升,对于还没有拥有新能源的国家是个挑战。B.“减排额度”的大小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

13、争格局。C.美国的“绿色新政”客观上也是有关降低“减排额度”政策。D.各国制定“减排额度”的高低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态度是否积极。解析:非“降低”,而是“提高”;“绿色新政”与“减排额度”政策也非等同。答案:C5.下列对“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说明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对它有利,会使它有更多的商机。B.欧盟极力要求“先进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以便占领市场,获得利润。C.欧盟倡导提高减排标准

14、,意在以气候大会为契机,在美国犹豫不决之际,与美国在经济上争高下,取代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D.欧盟展现的“积极”姿态实质上就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这也是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原因之一。解析:C项属无中生有。答案:C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前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逐渐形成了。B.由于美国朝野上下特别是利益集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2001年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C.美国新能源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美国政府想要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就得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D.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解析:A项应为“金融危机之后”;另外“逐渐形成了”应为“正在逐步形成”,已然未然错位。B项偷换概念,是“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C项扩大概念,非“新能源”而是“太阳能”,后两个分句条件错误。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