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55146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观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 序给课文分段。(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为更 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2) 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 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难点与关键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

2、景。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 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漫天卷地”等词语。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轻松与悠闲。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 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师问, 生自由或者举手回答。师总结:江海涨潮,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2. 教师简介: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 里,河域面积 5万平方公里,

3、 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 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 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吧! (班班通播放有关钱塘 江大潮的视频课件)3.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吗?(师问,生回答:气势磅礴,波涛滚滚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 在他眼里的钱塘江潮又是怎样的呢?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 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到黑 板板书)2. (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奇妙的景观。3.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生一起比较第一个:观看、欣赏;第二个:景观、景象)4. 课文在

4、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很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 画吧!(分组,再找小组读一读)5.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高达数米高,像 一座城墙, 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呢? (请查 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 )6. 学生介绍见课本后的【资料袋】7 师过渡: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这篇课文就写了一次钱 塘江大潮的过程。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师说:同学们,经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以及刚才的初读课文后,我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吧! )1、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A. 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

5、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B. 出示“犹,据,踮、恢”卡片,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C. 出示“罩、薄、崩、霎”卡片,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组词:笼罩、薄 雾、山崩地裂、霎时 menD. 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 雷。读音:men第四声。何时读闷(men 第一声)?E. 说说你还有哪几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面变“四”盖。( 2)读多音字:闷(m 6)雷 薄(b 6)雾颤(ch m)动 风号(h do)浪吼 涨(zh Eg) 起(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4

6、)指明读课文,正音。( 5)同桌互读,注意纠正对方不正确的发音情况。2.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潮。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听,要求:通顺、流利,不读错音,不添字 漏字。2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 潮的景象写具体的。)3.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4同桌交流,说说各段的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7、。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来之后江面的情景。五、读课文,质疑内容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文内容的质疑。预设: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各是怎样的景象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一段,后交流自己学习所得。(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 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2. 幻灯片出示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钱塘江观潮,历史 悠久。(教师补充说明)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 至宋,盛况空前。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习俗。3. 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特点:非常迫切)。4. 指导学生朗读这个部分,要读出潮来前的平静与人们着急、迫切的心情。六、布置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以及词语表中的词语。2.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天下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