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55115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3)》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图形(二)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基本方法。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 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 象能力。.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教学难点:拼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右图。提问: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分类方法一:把由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分一类,把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圆)分为另一类,共分成两类。分类方法二:共分为五类,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圆这五大类。2.按序号分别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这几个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 什么图形?(正方形,它就是七巧板)3.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和这些平面图形做朋友 ,学 习更多的知识。老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二、认识七巧板七巧板制作过程: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 (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 1(1

3、)从大小上比较。哪些图形最大?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2)从形状上比较。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形状)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学生口述,教师板书:)5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什么呀?(正方形)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3)数一数,算一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

4、?几个正方 形?教师接着板书: 5 +1 + 1=7(块)三、拼一拼,练一练(1)师示范拼。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3)拼指定图形。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 形”。(4)分组比赛:拼第 4 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集体展示。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 之为“唐

5、图”。 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 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成 1600 种以上的图案,真的是很神奇。课后反思教学中,我注意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 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创造,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和开放性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 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 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 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

6、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 步形成和发展。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 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 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 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 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 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 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靠?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 形的。我们如何引导?2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 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还尚无良策。3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 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 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 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 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