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55103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摘要:黄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特殊土体,由于其特殊的工程性,在黄土地区的道路建立中经常要涉及到地基处理和特殊路基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土的根本特性,并总结了在黄土地区修建道路时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常见的特殊路基形式。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路基形式一、黄土的概念1.1 黄土的定义黄土指的是在枯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构造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叫黄土的湿陷性。1湿陷性黄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地表水的侵蚀,黄土中的易溶盐类溶解,颗粒间的胶合作用力遭到破坏,土粒在水中悬浮再次沉积过程中

2、,碰上已沉积的土粒时,容易形成蜂窝状构造,该构造为水的进一步侵蚀创造了条件,使空隙之间连通、扩展,形成大孔隙陷穴,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土体构造遭到破坏,发生大量而剧烈的变形,产生所谓的湿陷性。2直立性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能支撑垂直边,天然陡壁多呈近 90的边坡。3膨缩性湿陷性黄土遇水膨胀,枯燥后收缩,屡次反复形成裂纹并剥落,影响路基稳定。4崩解性湿陷性黄土浸入水中,很快就会崩解,进而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5难压实最大干密度、最正确含水量较高,较难到达标准要求的碾压密实条件。6受含水量影响大湿陷性黄土对含水量影响相当敏感,含水量小,那么容易扬尘,含水量大于

3、最正确含水量,那么容易翻浆。二、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从治理湿陷性黄土和进步根底强度的角度,都应对构造物地基作相应处理。在设计中常采用如下措施:1加强排水,将根底周围的水排出。首先在桥头增设排水沟,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假设排水沟大短,可能造成黄土逐级湿陷、坍塌危及桥涵。其次,加长涵底的铺砌,涵洞接急流槽的,急流槽的长度一定要够,防止涵底根底从下被掏空。为防止冲刷造成湿陷,可将涵洞孔经适当扩大。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方法有灰土或素土垫层、冲击压实法、强夯法、石灰土桩、素土桩等。垫层法垫层法是以灰土或素土做成垫层的处理方法,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使用较为广泛,通

4、过处理基底下的局部湿陷性。可以到达减少地基的总湿陷量,控制未处理土层的剩余沉陷量。垫层施工时,应先将处理的湿陷性土挖出,然后利用挖出的粘性土或其它粘性土作土料经过筛分后在最正确含水量状态下,将其分层回填夯实,每层铺设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确定,但单层最大铺设厚度不大于30cm。灰土垫层的灰与土的配合比一般为 2:8或 3:7。灰土厚度一般:23m。冲击压实法此发是最近几年新引进的一种处理地基的施工技术,其所需的设备造价比拟高,一次性投资较大约 300400 万元人民币,对周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对软基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速度快,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效果也很显著,对路基土的压实效果也不错。强夯法

5、强夯法是一种适应性很强,既经济又简便的地基加固手段。由于处理效果显著本钱低,强夯法已成为处理湿陷性地基广泛采用的方法。湿陷性土层被消除的厚度可达610m 。强夯法相对于冲击夯实法,要求公路施工现场周围不能有间隔 太近的建筑物,否那么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平安,其施工造价相比照拟经济,所需的设备也比拟简单,也容易保证其对湿陷性黄土施工的影响随冲击能的增大而逐渐加深,它既能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小土体孔隙度、排除孔隙水、又能进步地基承载力,与石灰土大面积换填分层压实等方法相比、强夯法具有适应面广、工艺简单、效果好、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灰土挤密桩挤密法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在成孔和夯

6、实过程中,原处于桩孔周围的土全部挤入周围土层中使距桩周一定间隔 内的天然土得到了挤密,从而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并进步承载力,成孔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正确含水量,并不应大于 23% ,当含水量低于 12% 时,应人工浸水至最正确含水量,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大挖大填,土方量少,处理土层深度可达515 m。3桥涵根底处理4黄土陷穴黄土陷穴处理应以预防为主,辅以处治。黄土地区陷穴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在进展路基施工之前应查明陷穴的位置、大小、深度和影响的水源等,可采用地质雷达等进展探测。对明穴进展回填、夯实,对暗穴那么开挖、回填并夯实。三、黄土地区的特殊路基形式2.1深路堑2.2高路堤由于黄

7、土地区地形地貌的限制,道路经常会遇到跨越沟谷和梁峁结合等处,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常采用高填方路堤。高填方路堤极易发生沉陷、坡面冲刷、滑坍等病害,因此,应该采取重夯处理地基,必要时采用灰土换填。同时,应该采用良好的路基填料,假设无良好填料或工程造价受到限制,那么可采用黄土填筑,但应注意优先选择新黄土作为路基填料。此外,采取台阶式边坡、封闭路基外围、防止水的浸湿来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2.3坝式路堤坝式路堤是黄土地区跨越冲沟的一种特殊路基形式, 具有集水功能。其建筑和水工土坝根本一样,但坝式路堤由于坝路合一,故与一般水工土坝也有所区别。坝式路堤可以修建在冲沟任何部位。坝式路堤的主要功能在于它是一种集水坝和路堤功能于一体的公路建筑物,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建立生态公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4加筋土路堤加筋土路堤自1980年起在黄土地区推广,西北较快,陕西和山西最多,原因是黄土沟壑纵横,高路堤,陡坡路堤多,原有土桥技术不太成熟,二是缺乏砂石料,气候干旱。加筋土路堤的填料考虑摩阻力,最好选用砂黄土,黄土次之,粘黄土工程性较差。路堤需要加强排水并处理好根底。路堤的拉带难以修复,需采用用钢筋混凝土拉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