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55103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货币银行学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货币银行学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货币银行学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货币银行学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习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习题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_。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3、人民币是_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标志着新中国货币制度建立的开端。4、价格的_是货币的购买力。5、价值尺度和_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6、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_职能的货币和发挥_职能的货币的总和。7、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_国,于1816年正式宣布实行金本位,8、当币材的构成要素消失之后,_就成为货币制度中的核心构成要素。9、_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10、金本位制之前,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典型的货币制度是_。二、选择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2、、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2、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 A、贝 B、布帛C、银两 D、交子3、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 )。A、金 B、银C、铜 D、铁4、贝和布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5、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A、是观念上、想象中的货币 B、是现实的、实在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 D、不必是足值的6、货币在( )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银行存款 C、支付工资D、表现商品价值 7、在商品赊销、预付货款的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8、最早

3、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9、(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10、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银行券的货币制度三、判断1、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2、物价指数上升10,那么货币购买力就下降10。( )3、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4、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指的就是货币。( )5、所谓“自由铸造”就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身的意愿私自铸造。(

4、 )四、计算1、若某年物价指数上升了10%,问(1)该年末的货币购买力是多少?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幅度为多大?(2)某人年末有手持达一年之久的现金10000元,这10000元现金相当于年初多少钱的货币购买力?五、名词解释1、铸币;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3、自由铸造;4、无限法偿;5、有限法偿六、简答1、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包括哪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体系?2、货币形态的发展,并举例。3、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七、论述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对于中国古代这一有名的论点,应如何评价?2、金本位的发展史。答 案一、填空1、铜铸币;2、交子

5、;3、1948;4、倒数;5、流通手段;6、支付手段、流通手段;7、英;8、货币单位的确定;9、本位币(主币);10、金银复本位制二、选择1、A;2、A;3、C;4、C;5、BD;6、A;7、C;8、B;9、A;10、D三、判断1、;2、;3、;4、;5、四、计算1、(1)10/11,1/11(2)9090.91五、名词解释1、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亦称格雷欣法则。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界,

6、而“劣币”充斥市场。3、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经法律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自有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4、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5、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六、简答1、答:(1)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2)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3)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4)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5)对外的货币收

7、支2、答:(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3、答:(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4、答:(1)货币币材的规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4)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5)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七、论述1、珠玉金银之所以能作为货币,它们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商品生产中,货币的确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不等于社会财富本身;就珠玉金银而言,其至多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2、略第二章 信用一、填空1、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他们都以_为前提,这说明他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2、_

8、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3、任何货币的盈余或货币的赤字,都同时意味着相应金额的_关系的存在。4、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_。5、在资金流量分析中,最基本的部门划分是分为_、_、_、_、_。6、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有_和_两种形式。7、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_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8、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_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_和_。9、一般说来,票据有_和_两种。10、国际信用大体可分为_和_两类方式。二、选择1、信用是以( )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借贷行为。A、偿还 B、交换C、等值 D、付息2、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

9、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3、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作为一个总体,通常是( )。A、盈余 B、赤字C、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D、货币资金的贷出者4、作为一个整体,( )通常是货币资金需求者。A、个人 B、家庭C、企业 D、政府5、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有(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6、典型的商业信用是( )。A、赊销(购) B、预付C、订金 D、定金7、商业本票是( )。A、支付承诺书 B、债务人发出C、必须承兑 D、不必承兑8、商业汇票是( )。A、支付命令书 B、债权人发出C、必须承兑 D、不必承兑9、下列属于国家信用的是( )。A、发行政府债

10、券 B、开征新的税种C、从国际金融机构借款 D、向外国政府借款10、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A、企业向个人赊销消费品 B、银行贷款给个人购买消费品 C、银行贷款给生产消费品的企业 D、银行向个人提供信用卡 三、判断1、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2、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3、资金流量分析中的金融盈余或赤字,仅是指金融部门的盈余或赤字。( )4、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主要是指国家以债权人身份分配货币资金。( )5、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在各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四、计算1、某国在某时期的资金流量表如下:部 门政府部

11、门个人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国外部门金融盈余或赤字3208亿15020亿747亿761亿请计算金融部门的盈余或赤字为多少? 五、名词解释1、信用;2、资金流量分析;3、商业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六、简答1、信用的形式有哪些?2、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七、论述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答 案一、填空1、私有;2、极高的利率;3、债权、债务;4、需求者;5、政府部门,个人部门,工商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国外部门;6、商业信用,银行信用;7、赊销;8、买卖行为,借贷行为;9、本票,汇票;10、国外商业性借贷 ,国外直接投资二、选择1、AD;2、C;3、AD;4、BC;5、AB;6、A;7

12、、ABD;8、ABC;9、ACD;10、ABD三、判断1、;2、;3、;4、;5、四、计算1、11826亿五、名词解释1、信用: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借贷行为。2、资金流量分析:把国民经济划分成几个部门,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称之为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分析。3、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4、国家信用:指以国家为当事人一方的借贷活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5、消费信用: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六、简答1、答:(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2、答: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离不开商业信用,通过这种可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