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55094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精选汇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5篇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这是一篇以一个伟人一生的心血铸就的昆虫史诗。这是一颗一位昆虫痴迷者智慧与经验的完美结晶。这是一本凝结了对生命的大爱与尊重的好书。赞美之词尽凝聚在上文的省略号中这本伟大的作品就如同丰碑一般,早已高高矗立在昆虫学史上,这位作者执着、勤勉的形象也早已定格在人们心中。他是昆虫迷法布尔,它是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它记叙了法布尔对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研究:蝉、蜂、螳螂、蟋蟀、甲虫这些昆虫如磁铁般深深吸引了法布尔,使他融入到对它们的研究中,成为一名流芳百世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也从而使他写作了这一部名留青史的昆虫记。粗看,我只注意到了法布尔清新欢快的笔

2、调和书中生动而跃然纸上的昆虫形象;细看,我敏锐地嗅到了田野的气息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尊重、喜爱之情,这种尊重、喜爱之情,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达到的。面对声音聒噪而惹人厌的蝉,法布尔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面对杀“虫”不眨眼的“凶狠”螳螂,他“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蜗牛受到萤火虫伤害而奄奄一息时,法布尔又是那样认真细致地给它第二次生命这一切难道不足以说明法布尔那颗喜爱、热爱、尊重生命的心吗?写到这里,我不禁开始“三省吾身”:

3、我曾经多么可耻地抓只蜻蜓,用线绑住它的尾巴,尽情地折磨它;我多么坚决地抓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夹在书本里做“标本”;我多么不顾一切地踏死每一只安户我家的蜘蛛我愧疚万分。又想起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贪婪的猎人为摄取香囊而大量捕杀无辜的藏羚羊,因抗拒不了野生美味的诱惑而惨害各种可怜的野生动物。再想起悲惨的金丝猴、鲨鱼、白鳍豚们,这些不仅值得我们泪下,更值得我们深思:法布尔对待生命是尊重、爱护,而我们呢?难道只能是无尽的虐杀和伤害吗?一部史诗般的昆虫记,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更是一颗大爱的心!昆虫记经典读后感2暑假我读了3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我非常喜欢的,它就是出于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博物家、科普作

4、家亨利.法布尔,她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你就会知道是什么书,那就是昆虫记。昆虫记是一本关于昆虫的科幻故事,里面讲解了各种各样的奇异昆虫,在这里面我最最喜欢的就是“蜣螂”。蜣螂简称“屎壳郎”,大家一定见过,可能你会感到非常恶心,可是就是一个小小的蜣螂它背后的故事是非常伟大的。现在就有我来给你们讲解一些关于蜣螂的故事吧。“蜣螂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在恐龙时期蜣螂就已经出现了。蜣螂是一种热爱劳动的昆虫,根蜜蜂相同,但有些不是,大家在生活中可能会看到蜣螂的背后老是滚个球,那不是它的“玩具”,而是它的食物。它滚这个球是非常困难的,有时滚着球会遇到巨大的危机。有一天”我“在书上看见

5、了关于蜣螂的资料,蜣螂在生活中它通常滚的食物离家有点距离,就是这点距离会让它遭到危险。如果你认为蜣螂是很善于合作的,那你们就是大错特错了。当一个蜣螂做成一个球,便会离开其它同类独自把劳动成果向后推去,就在这时一个没有做成球的蜣螂就会帮球的主人一起推,它真的是出于好心吗?不,它是一个”强盗“!当主人推到半路的时候会休息,就在这时”强盗“会趴在球上假装睡着,这样主人会放松警惕,就在这个时候”强盗“会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推走,如果主人发现”强盗“的话,”强盗会装出一脸可怜的样子还给主人,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生抢,“强盗”会毫不留情的进行格斗,主人也会迎战,胜者会在球上欢呼,败者会孤零零的坐在地上继续

6、做球。我读完了昆虫记以后明白了好多的道理。我们要学习蜣螂热爱劳动、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还有一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不能抢别人的东西,更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来坑害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昆虫记经典读后感3自从读了昆虫记之后我就爱上了科学,我从昆虫记里知道了:金蝉怎样脱壳,狼蛛的家园是怎样的,蜣螂怎样做卵袋,孔雀蛾的由来。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想到这里我便知道了这些动物也和人一样狡猾。但是这些科学知识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昆虫记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狼蛛的居住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这就说明了狼蛛的体型有多大,由此可见,现在的科技是多么发达。别看小小的狼蛛,他

7、们自己的家可是用自己的毒牙一点一点挖出来的,洞边有一堵墙,是用废料做成的,大约有一寸高,这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遭受其它动物袭击的盾牌。蜣螂的卵袋是完整的球,先做成一道圆环,直到圆环形成一个深沟,后来,像一个瓶颈的形状加上压力,压成一个凸起的.中央,做成一个火山口,是边厚,凹穴深,最后渐渐形成一个袋子。真没想到这些小动物的本事也不小啊!这些袋卵的层端朝着封口,如果塞子重压深入卵就会很痛苦,甚至死亡。所以甲虫把瓶口塞住,却不撞下去。孔雀蛾,最大有小鸟那么大,都喜欢在天花板下飞翔,都喜欢成群飞,最少有2只,最多有只左右。在我们的生活中的蛾一般都是很小的,但是孔雀蛾却有小鸟那么大还真是希奇啊!这些

8、孔雀蛾很坚强,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即使是在烈日下,还是在狂风暴雨下,依旧要坚持飞行达到目的地。孔雀蛾果然比我们人类要坚强。孔雀蛾一生中最想找到一个合适的配偶,理念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多么坚苦,也依然坚持。孔雀蛾的寿命只有两三天,因为他们不懂吃。我真为他们感到惋惜。孔雀蛾是由一只漂亮的毛虫变来的,脖子上有一个领结,他们的身体为底色。这些小动物都是法布尔细心观察所得的结果,科学,可以让你确切知道动物的大小或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读了昆虫记使我仿佛置身于现场,看着小动物怎样产卵,听见他们怎样鸣叫,是法布尔带领着我们走向科技的未来。昆虫记经典读后感4俯瞰这个世界,有无数生灵,它们渺小,却有着人性的贪

9、婪、善妒、活泼他一直都在这个地方追寻,那些小家伙们的秘密,甚至昆虫记也因法布尔诞生。全身心的探索,这个旅程也注定不凡。固执而又锲而不舍搬运储备粮的圣甲虫;无奈残忍依据家族规则啃食丈夫的母螳螂,随性演奏盛世之曲的蟋蟀。这一切被他记录,在这个领域中,除昆虫外,法布尔还看到了人性。或许是这个趣味使他坚持在旅程中不断发现,使这些素来被我们踩于脚底的生命得到了一份尊重。它们拥有自己的情感,虽被“窥视”,却告诉我们它们可以左右自己的灵魂。他同它们一样在这个旅程中扮演了一个孩子,大自然从不偏爱谁,它们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上演着社会的现实残酷。法布尔用心去领会昆虫自己的语言,心灵的钥匙为每一个读者打开了一扇属于昆

10、虫领域的大门。诗一样的语言,为它们写下了属于昆虫的历史。“荒石园”,法布尔陪伴小家伙们的.乐园。春去秋来,他一心探索着大自然中的奥秘,花开花落,他体会人性发现灵魂的折射点。在被人瞻仰之前,有着嘲讽、讥笑。每完成一卷书籍,都有着一阵数落,昆虫学家们毫不认同他的作品。因为他们心中的著作,或许是一篇论文,或许是一篇报道,但决不是散文!一篇优雅没有过多数据的散文,拟人性的文笔,昆虫们成了一个又一个格性鲜明,形象生动的孩子。人们忘记了它们的灵魂,永远只对虫体残虐,研究的仅是一具又一具无力挣扎的死尸。他们以数据为凭,来判断一个人,一部书。可法布尔毫不退缩,他仍然坚持排除万除,继续旅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1、。他倾听它们在树丛间歌唱,看它们在巢穴中嬉戏玩耍,看它们为了食物争斗。他从不惊扰它们,只是默默融入。即使是窥探,但他同样快乐。昆虫学家们,可以没想到他竟如此执着。或许是过于专注,他从不理会那些嘲笑,只是一如既往地遵循大自然,遵循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再次验证。但,他已结束了旅程永远地结束了可他仍旧用昆虫记告诉了每一位昆虫学家:“你们探究的是死亡,而我探究生命!”昆虫记经典读后感5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它总是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好。田野里的一朵小花,沙漠里的一株小苗,夜空的一颗星星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只要细细去观察,我们就会获得意外的惊喜与快乐。这个暑假里,我捧起了法国著名作家法布

12、尔编写的昆虫记。当我翻开它的扉页时,就被它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读,里面有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蟋蟀,勤劳的“清洁工”蜣螂,天才的“建筑师”蜘蛛我被这些小家伙的坚韧所震撼,也为他们的团结互助所感动,更为他们的不凡绝技而喝彩。在作家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小昆虫的世界生动有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蚕宝宝也是一种非常招人喜爱的小昆虫,它是同学们的“小宠物”。蚕宝宝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一共要经历六次蜕皮。春天,科学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五颗蚕卵,我带回家后,按照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新鲜桑叶上。过了几天,随着气温的升高,卵由饱满的黑色变得空空的了,原来一条条蚁蚕孵化出来了

13、,它们比芝麻还小,看上去只是一个个小黑点,仔细看它们吃过的桑叶,全是零零星星的小孔,一片小小的桑叶放下去,一天都吃不完。大概过了一个星期,蚁蚕在经过蜕皮后,头部和身体逐渐变成白色,它们的食量也越来越大。晚上,四处安静了下来,我还听见了蚕吃桑叶的“沙沙”声。又过了两个星期,我发现蚕不怎么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晶莹剔透,有时扬起头左右晃着,原来它们准备吐丝结茧啦!结茧可是个大工程:蚕先用开头一些丝试探性定点,这样便于固定蚕茧,待整体稳定后,蚕开始努力吐丝,逐渐把自己包裹起来,一层、两层、三层经过一天一夜的不辞辛劳,终于,形成了硬硬的蚕茧,就像是蚕的盔甲一般,后来,里面的蚕慢慢变成蛹,然后变成蛾,破茧而

14、出。小小的昆虫具有无穷的力量,它们靠着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创造了美妙的世界。小小的昆虫,装点了我们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昆虫记经典读后感6这周我读的书依然是昆虫记,在我读的几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标题旁边标着“精读”的章节,而是那寥寥几章中未标“精读”的一章“黄蜂”。在这一章中,有一段内容让我记忆犹新。那便是作者用一个玻璃罩罩住了一个土壤之下的蜂窝。里边的黄蜂想从原来的出口出去,然而却只能四处碰壁,但是就算这样,它们也没有想过从别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开玻璃罩,仍然待在里边。累了之后回去一会儿,休息一下再继续撞开那难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边的黄蜂原本也是一

15、样装玻璃罩,但是之后便从另一旁挖土而进。可是这些黄蜂进去之后再想出来,仍然只会撞那玻璃罩。显然,进去的黄蜂不仅没与同伴交流,更没有吸取经验。毫无疑问,最后落得灭亡的下场。很显然,这些黄蜂思想死板。虽然是因为它们等级较低,学习能力不强。但我也悟出了许多道理,尤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当时,罗马帝国因为几位有为的大帝治理江山颇有成效而雄踞欧洲,许多人都想一睹帝国首都罗马的壮美山河,故修了许多条通向罗马的公路。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话的直译,意译则为“有许多办法解决困难”。俗话讲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大家遇到困难之时不能像书中的黄蜂一样,只会墨守成规,死板了事,而是应该随机应变。好比你做数学或者理科大题,如果用一种方法解不开就没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换一个方法,反之则得不偿失!其实我发现在生活之中,一种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适用的情况常有。例如网上新闻中将优等生的作业题量与难度给差生,造成无法完成作业的老师。难道提高成绩只有这一种方法吗?不止,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有适用人群的。上述的老师这样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长罢了,倒不如换法而行之。另外,其实一本书,不仅仅只有“精读”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样有哲理,作者写出来自有其之道理。最后切记“条条大通罗马”!昆虫记经典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