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55023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食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食教学设计案例名称月食教学设计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提供者王小虎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2014年10月8月,我国各地可观察到月全食景象。人民不用借用任何工具仅凭肉眼就可观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月食这一景象形成的原因。自己观察的月食现象对学生具有有吸引力。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解开天文知识的神秘面纱。有可能让学生从此爱上地理或者天文学科。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初中地理虽然没有月食这一内容,但是引导的好学生会对地理科目着迷。由大家观测到的月食现象,引领学生的一步一步地

2、认识月食的特点,加上根据学生课前已对月食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所以便展开有效的推测,经过严谨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开展实验,最终得出科学的概念,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知识与技能:观察月全食景象通过学习,了解月食的知识。学会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月食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望远镜或者裸眼观察月食过程。文字记录月食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现象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目标通过科学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人们可以简单的模拟出来。4、教学重点:正确的理解月食成因,及其过程的模拟。5、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月食成因,及其过程的模拟。 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23了解掌握掌握有关月食的古老传说与故事。形成月食时地、月、月的位置关系。记录模拟月食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三、设计理念 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经收集了月食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经历探究月食形成的整个模拟过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天体运动的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思

4、维训练,能利用原知上的认识冲突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记忆更加深刻的知识,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科学探究中充分展开科学地分析科学问题。 让学生先观察了月食的现象再来模拟,因为是模拟实验,必须要考虑到模拟实验与现实客观的差距,在实验中应该灌输孩子们这种研究的模拟意识,并且能够尊重模拟实验,不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来对待模拟实验,对于“月球”的移动上要讲究,三个天体的位置处理要合理。四、教学策略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学生利用国庆假期期间收集月食相关的资料,先了解月食的一些情况。教师作为引导,在10月8月晚带领学生到学校天台进行月食的观察与记录。“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2、学生通过对月食过程的相片记录以及文字记录来验证之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手电筒、地球仪、兵乓球模拟月食的形成过程,并做好文字记录得出月食发生的原因。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具:手电筒、地球仪、兵乓球、ppt、视频、照片、实验记录卡。六、 教学过程(一)照片引入(一系列本班学生观察月食的照片)2、两个小组展示收集的有关月食的故事。(设计意图:选择古代月食的故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能让学生及时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意识的去关注月食这一奇怪的天文现象)3、同学们有幸在10月8月晚观察了

6、月食的景象,我们再来看看有关月全食的视频。(设计意图:学生带着情境时的浓厚兴趣进入了回忆和思考阶段,有效的情境带来了有价值的参与度。)(二)认识月食发生的过程特点1、出示月食发生的课件,讨论:月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能导致这些原因产生?把你们的推测记录在表格中。(课件出示)我的推测(设计意图:猜想和推测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猜测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2、小组汇报,教师整理记录。(三)月食模拟实验1、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月食。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7、?通常科学家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设计意图:在认识的冲突上引出实验方法,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科学的方法出现,显得和谐、顺畅,并且是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设计意图:灌输尊重模拟实验的意识,认识到模拟与客观有差距,但不能让差距拉大,做到合理、符合客观的操作,使实验体现得更有价值。)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月食发生了?(设计意图:实验前的方案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评价实验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是实验前的一个思路整理,避免实验开展地盲目、无章,同时也是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

8、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课件出示要求)a、将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月食成因示意图b、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写下你们的研究结论。我的研究结论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实验要求的设计充分考虑到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保留证据去做科学的发言。)c、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1)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月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3)月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月食?(设计意图:示范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月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四)月食的成因(1)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月食的成因。七、教学评价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查资料以及观察月食现象、课中动手模拟记录、课后总结整个过程作为主角投入度更大、成为知识的主人。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斗志。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生活的现象,取之生活回归生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招标文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