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51818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精编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

2、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 - 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 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 1.2 次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试验中如果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除此之外, 影响响度

3、的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 (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

4、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15、使用刻度尺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关系时要控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 1 -用力的大小;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要控制用力大小一样,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6、声音在 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1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18、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

5、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19、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0、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2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22、各种

6、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好的吸声材料其表面粗糙,内部蓬松多孔。23、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 至 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2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2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 监测和控制次声波, 以便

7、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26、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回声测距的距离计算S=1/2vt 。【考点探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 -【例 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 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

8、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答案 B.方法总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例 2】 如图 1 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

9、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解析 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 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 的说法是正确的;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 错误;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 C 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 正确.答案: B- 3 -方法总结:同学们对“土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

10、同学曾制作过.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 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考点三:声音的特性【例 3】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 “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 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 .”其中“金属般”和“两个 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和.解析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 音色和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 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 而保持原有的音

11、调和音色不变 .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 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答案: 音色、音调 .方法总结 : 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例 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 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解析 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

12、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始传播过来 (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 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 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忽略) . 这 5s 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 .答案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 5s=1700m.方法总结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距离的两倍 . 比如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 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 实际走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两倍 .考点五:声的利用【例 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3、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验钞机B.微波炉- 4 -C. 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解析 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微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 产生很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射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还可以测位置 .答案 D.方法总结 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作为

14、考试,一般同学能够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所有基本知识点,还要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 . 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卫星等,平时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考点一、【经典考题】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 将周围物体砸开B 利用声传递能量C 利用声传 递信息 D 消除寂寞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 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3“蛙声一片 ”、“声声蝉鸣 ”,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