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51772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40(附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 内容是什么,核

2、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

3、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 请说明理由。(8分)答案: 本题解析:(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

4、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

5、,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2. 问答题:简述蒸汽机的运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10分)答案: 本题解析: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转变;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3. 问答题: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影响。(10分)答案: 本题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英国在二战中遭受巨

6、大损失和破坏,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美国崛起,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影响: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4. 问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2)课文摘录: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著名的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7、。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答案: 本题解析:【参考设计】 导人新课:【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视频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希腊国内多山靠海、土壤贫瘠的地

8、理环境,还有该地区曾出现过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基本概况和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伯里克利的头像图片。借助上述内容,向学生抛出古代希腊的文明载体和政治形式是什么样的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古代埃及建立的集权国家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视频影像和图片讲解独特地理环境下的希腊出现众多城邦国家的原因。通过介绍各城邦的简要状况,指导学生分组探讨城邦的具体特征。【学生活动】分组辩论,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他学生补充。总结:第一,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都有面向市场的特点。第二,城邦普遍实行共和体制,建立民主政治。第三,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希腊城邦孕育杰出的文化成就。第四,

9、希腊城邦长期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教师活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包含了梭伦至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阅读材料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根据手中的文字材料组织语言,试着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理顺出来,对其中的规律性内容进行总结。【学生活动】每组学生经过讨论、整理,将本小组的结果向全体师生进行表述。【教师活动】教师首先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各自发言进行互评,再做最后的总结,即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经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不断改革完善,日渐成熟,使得民主政治深入民心,保证城邦公民的政治权益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滥觞。归纳小结:【教师活动】根

10、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理顺希腊城邦同民主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伯里克利时期的臻于完善。最后,将课堂重要知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形式记忆。【学生活动】以课后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以回顾所学问题与分析既有材料为主线,层层深入解读,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难点。5. 问答题: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着这一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哲学家让一雅克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卢梭在其主要政

11、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材料二洛克主张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对法国革命产生的作用。(8分)(2)依据材料二概

12、括洛克关于立法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美国独立后是如何实践启蒙思想的。(8分)答案: 本题解析:(1)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他。卢梭的理论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2)洛克的认识:议会掌握立法权;立法权尊重公民的人身和财产自由;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实践: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议员和总统是由选举产生。6. 问答题: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答案: 本题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一系列

13、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1)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商业变化被称为“商业革命”。海上商业路线的变化及商业活动的活跃,推动各类新型商业机构的产生,进一步拓宽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贵金属涌入欧洲导致的“价格革命”削弱封建土地领主的实力,商业资产阶级则获得暴利,经济实力增强,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2)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西欧的思想领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圆说的科学性,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还直接驳斥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打击教会的威信。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使许

14、多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激发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热忱,使得世界近代科学向前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美洲的各种物产由商船带回欧洲,丰富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欧洲的物种及生产制度和生产方式传人美洲,极大地塑造了美洲的社会面貌。7. 问答题:简要说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小结的基本方式。答案: 本题解析:(1)总结归纳:结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归结出系统的知识结构。 (2)设置悬念:当本节课与下节课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时,教师可以在课结束时,选择时机设置悬念,使教学在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引发学生

15、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3)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习题、作业来结束课堂教学,是一种常用的结课方式。课堂练习题既能使学生将当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以巩固和运用,又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4)前后呼应: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呼应的内容包括课题导入时设置的悬念、问题等。(5)课后答疑:新课讲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回答。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然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解决问题。(6)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规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8. 问答题: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