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51770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迁、“史记“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的相关背景。2. 掌握本文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3.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三、学情分析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三篇文言文,高一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以及高中前两篇文言文学习的根底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分析的能力,所以本文采取教师为主、师生共同讲解的方式进展。概括文意和分析人物性格也采用师生交互式方法,以便于发现问题,进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师生互动法五、课时安

2、排:3课时六、课前准备1预习学案,用一到两句话概括“鸿门宴“的历史背景2. 通读课文,标出重点词语,尝试翻译课文。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问题导入:用一到两句话来概括一下“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二、“史记“及作者资料补充:一“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

3、又是文学巨著。本纪: 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 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二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三、翻译重点词语,疏通文意,梳理全文:一对照学案正字音二全文共有七段,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在预习的根底上把文章分成三个局部。1-2宴前3-4宴中5-7宴后二掌握12自然段重点词句,疏通文意。1. “沛公军霸上、“欲王关中 :军,驻扎;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2. 沛公居时: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今异义3. 增说shu项羽曰:劝告4. 财物无所取:对财物。名作状,表

4、动作对象一词多义 为之击破沛公军: 为,替,给 皆为龙虎,成五彩:为,是特殊句式 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贪于财物 。状语后置 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着,使动用法。骑,人马 2. 将军战(于):黄河以北。古今异义 3.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膜,嫌怨 4. 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 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 假设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之)所虏: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8.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三在宴会前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A无伤告密,挑开了矛盾

5、,是故事的开端;B增进言,使邦、项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开展C项伯夜访,项伯,本为报恩,却被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D良献策,邦接纳了良的建议,先联络与项伯的感情,进而自我辩白,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这一情节的变化,使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E项王许诺,使得故事进一步得以开展。四、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第二、三大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指出以下句式的特点并翻译使人言于项羽曰为击破沛公军沛公居时此天子气也欲呼良与具去不可不语二、进入新课一掌握34自然段重点词句,疏通文意。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着,使动用法。骑,人马2. 将军战(于):黄河以北。古今异义3

6、.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膜,嫌怨4. 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5. 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6. 假设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7.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之)所虏: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特殊句式 1、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 2、亚父者,增也。判断句 3、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4、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固定句式,表被动1. 与之同命:同生死。2.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3. 目眦尽 裂:眼眶像全部要裂开4. 按剑而跽 :握着剑 跪直身体5. 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

7、“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6. 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7. 先破入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8. 沛公起身如厕:如,往。特殊句式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此亡之续耳。判断句二鸿门宴上的剧烈斗争,是全文的主体局部,情节开展的高潮,在这一局部中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又使得矛盾双方的对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邦罪项羽留饮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部矛盾项由主动变被动良召哙樊哙闯帐樊哙责羽项无以应团结一致由被动变主动三在这一局部,有一个座位排列问题,请大家自画这座位表,然后根据古代的礼仪来分析这一座位安排的含义。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8、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邦,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三、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第二、三大题。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翻译以下重点词: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着,使动用法。骑,人马2. 将军战(于):黄河以北。古今异义3.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膜,嫌怨4. 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5. 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6. 假设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9、7.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之)所虏: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二、疏通课文第三局部一掌握57自然段重点词句,疏通文意。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节不必讲小的谦让。2.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我是(砧板上的) 鱼、肉,为什么告辞呢?3. 大王来何操“: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何操:操何,宾语前置4.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5. 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6.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名词作动词;间,从小路,名词作状语。7. 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8.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

10、用法,使破特殊句式沛公安在? 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宴会回后主要写了哪些余事?邦逃席,间道至军;b良留,项王受璧而增破斗,暗示着鸿门宴后的斗争结局;c邦诛杀无伤,是故事的尾声,照应开头。三、问题探究1、“鸿门宴是在什么情况下谁为谁设的宴会?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有人说,邦之所以能够从鸿门宴上逃走是因为项伯帮了他,项伯是导致项羽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三、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二项羽和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分别是怎么样的反响?课文是如何表现项二人的性格特点的?项羽: 听到密报和劝说时勃然大怒,胸无城府 听到项伯说情时容许“善遇邦,妇人之仁 听到邦谎话时洋洋自得、说出线人,沽名

11、钓誉 增屡次暗示时置之不理,妇人之仁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时熟视无睹,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邦:得知项羽来攻击自己时委曲求全 了解良与项伯关系时攀龙附凤 宴会上卑礼甘居卑座时能屈能伸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时机智敏捷回到营寨诛杀无伤时坚决果断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成就大业,除了打下的丰功伟绩,还与这些领导人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二、补充资料,提出问题假设可以穿越回到那个时代,你会选择做项羽还是做邦? 课堂总结:性格决定了命运,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创造了时势。相对于邦,司马迁对项羽这一失败了的英雄则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使其具有长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项羽作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壮和无奈。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读“史记“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