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516617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 安徽芜湖市第3中学刘跃(一)教学目的 1规定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履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规定学生结识: (1)唐太宗是国内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她采用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浮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

2、.规定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同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成果如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完毕。) 2导入新课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多种矛盾,加速了农民起义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在隋朝统治土崩崩溃之际,群雄并起,某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如何起兵的?又是如何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3.讲授新课 一、晋阳起兵板书 1晋阳

3、起兵板书 6,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起兵反隋。她在隋末弹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势力壮大起来,李渊有精明能干的诸子相佐,特别是次子李世民,更使她如虎添翼。当时,李渊父子既有政治地位和声望,又有一套封建统治权术和军事经验。因此,在群雄中胜利者就非李渊父子莫属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 6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看晋祠图)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步称王称帝的尚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李渊父子采用了对的的军事行动筹划,终于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毕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

4、渊父子完毕统一任务,为后来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华打下了基本。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体现了不凡的军事才干,对统一任务完毕起了积极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玄武门之变板书 1玄武门之变板书 唐朝建国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继承权的斗争更趋剧烈。李渊有四子,除第三子早逝,其她诸子均有实力。按照封建帝王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次子李世民“功盖天下”,自起兵以来,功绩卓著,位高权重,威胁李建成太子的地位。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联系四弟李元吉,企图除掉李世民。不料,李世民先发制人。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请同窗们看课本P图

5、画) 李世民即位板书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三、贞观之治板书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板书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她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不得不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她结识到: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君与民关系犹如舟与水关系。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她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根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请一位同窗或教师朗读课文中“君、舟也”。此语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引用来教诫太子的)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板书 能否知人善任,

6、是判断封建帝王愚贤的一种重要原则。唐太宗以隋炀帝嫉才害能,宠信奸佞为戒,觉得“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她任用贤良,不拘一格,各取所长。她自称“梦寐以求忠贤”。她曾将州郡刺史名单书于屏风记其功过,以便奖惩。因此,贞观时期忠贤满朝,人才济济。这些文臣武将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多种政策的施行。房玄龄、杜如晦即是当时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在国内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善于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鼓励群臣犯颜直谏。因此,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向唐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尤为突出,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曾问魏征帝王如何才

7、干明,如何才算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这个见解。魏征病死后来,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直谏难,纳谏更难。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她善于用人和注重纳谏是浮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板书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见课本第0页图示)三省是协助皇帝执政机关。凡军国要政先由中书省拟出文稿,门下省讨论(可以驳回重拟),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管人事、财政、选举、军政、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太宗时增设宰相,这一方面是避

8、免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由于各职权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太宗还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民少吏多大并州县,裁减冗员,从而大大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承当。 .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板书 唐代学校教育比此前任何朝代都发达。唐太宗更是注重文化教育,她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有关的高度来结识。当时,中央有国学、大学,多收官僚贵族子弟或外国留学生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大学视察,关怀教学状况。唐朝还浮现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增进了唐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唐代选官重要来自科举。科举作为

9、一种取士制度,从隋朝开始,但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当时,考试内容诸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录取此科,第一名称状元,视为登龙门,即可任重要官职。唐太宗扩大进士科,为一般地主提供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途径,从而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本。 5.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板书 隋末以来社会动乱,战争连绵不断。唐朝建立后,国内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调敝。李世民为首的统治者接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终致身死国灭的教训,采用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读课文中唐太宗语)这对唐初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采用了开明政策和措施,因此,贞观年间政治较清明,农民

10、占有一定土地,劳役承当比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经济繁华,国力增强,历史上誉称为“贞观之治”。 四、女皇帝武则天板书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晚年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须闻之,内外称为二圣”。683年,高宗病死,中宗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权。69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的统治可谓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继续履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主张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她免除50岁以上男子的徭役。武则天用人也不拘常规,破格重用,

11、并诏今天下,百姓可以自举。凡有才干士人上书,只要文章写得好,就给官做(如骆宾王)。这样给一般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解了广阔的政治前程。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本,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姚崇、宋璟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二朝名相。 总之,武则天统治政策总起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大有贞观遗风。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五、“开元盛世”板书 1.政治经济措施板书 武则天后来,唐朝一度浮现动乱局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她统治前期,她针对当时社会问题,采用了许多积极措施。 在用人方面,她选贤任能,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她甚至亲自出题

12、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请同窗们看课文中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图) 在经济方面,她十分注重农业生产。经济繁华,盛世局面形成板书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华发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4.复习巩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同窗回答,或教师小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节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促成当时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华。因此,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展示准备好的表格,让同窗填写右边内容) (作业)(三)教法建议 (1)本课宜采用讲述法。在讲述中,教师应充足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波及某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教师应注意协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3)本课有许多生动的内容,故事性强,教师可酌情决定取舍。此外,教师可充足运用课文中图画,原始资料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爱好,以求最佳教学情境。 指引教师:安徽省教科所 隆重玉 安徽芜湖市教科所 濮继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