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516075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公用事业项目经营规划书公用事业项目组九月目 录第一部分 本报告的思绪、工具和模型 2第二部分 产业分析 5第三部分 公司资源分析、产业切入点 第四部分 业务发展目的和战略规划 第五部分 商业模式和实行方案 第六部分 业务流程和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 本报告的思绪、工具和模型理性的产业进入应当考虑下面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对公司资源能力和核心优势的把握;二是对所要进入产业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新产业的进入能否有效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能否对现有业务的经营运作产生良好的促进或互补作用;二是所要进入的产业能否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关键点:找好进入新产业的突破口和着眼点。这里我们应用产业进入的

2、“V”型结构模型,及稳定底部板块理论。一、 产业进入模型 V 型结构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有其独特的内部运营规律和形态特性的“生态”系统,该系统的运营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营系统的一部分或子系统。我们在探讨进入一个行业时遵循下面的一个途径:社会趋势方向和策略产业趋势产业链逐步展开 切入点:项目或公司图1、做产业的“V”型结构 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性来把握产业进入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切入点:项目公司。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客观分析,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特性、产业内部结构及其互相关系的分析和把握来透彻了解所要进入产业的“生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

3、上,通过对自身资源及核心优势的分析,拟定我们进入产业的切入点。该点既是进入新产业的落脚点,也是带动公司在新产业中进行纵向、横向产业链扩张的起点和平台。二、 稳定底部板块理论在公司经营上,寻求建立连续发展的业务结构是制定公司经营战略一方面应当考虑的问题。在公司的业务结构层面上构建有助于公司可连续发展的业务板块结构是公司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假定公司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两个板块:一是高风险、高收益板块;一是低风险但收益率一般、钞票流连续稳定板块。我们可以参考下列图示:高收益板块 高收益、高风险快速成长能力财务支撑能力稳定底部所提供的风险承受能力稳定板块低风险、低收益但钞票流连续、稳定连续成长能力图2

4、、稳定底部的支撑从国内外著名大公司的经验来看,一个公司的发展既需要快速成长的业务板块,也需要一个能产生稳定的钞票流,保证连续成长能力的稳定业务板块。稳定板块是基础,高收益板块是提高。两者之间的结构和良性互动共同促使公司的连续、稳定、快速发展。第二部分 产业分析本部分的目的:第一是收集产业变化趋势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此作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判断;第二是以中国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为背景,对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组织和政府行为特性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产业进入和退出的也许性条件,为产业的运作提供基准的判断;第三是将资本市场和产业变动的互相作用作为分析的重要方面,强化金融推动时代中的产业分析特性。一、

5、市政公用事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11 市政公用事业产业的现状111 一方面存量资产数额巨大且处在呆滞状态,一方面增量资产的资金缺口较大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并且往往走在城市建设的前头。通过几十年的不间断的投入,每个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沉淀的资产存量巨大,特别是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资产的规模就越大、质量就越好。根据有关部门推测,中国大陆600多座城市沉淀的存量资产规模达成3万亿元以上,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存量资产的规模各在1000亿元以上。根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副司长郑立均透露的数据,“九五”期间,全国共完毕交通、燃气、供水、污水解决等

6、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亿元。“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约需要投资10000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投资约2023亿3000亿元,其余7000亿元则需要通过贷款、运用外资、市场融资等方式来解决。112 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体制落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低下,只有理顺投融资体制,发明让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才是唯一出路。公用事业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最滞后的领域之一,部分公司还保存本来事业单位的特性,行政从属关系复杂,多头管制导致权责不清,发展缺少统一规划。部分虽然也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但计划经济下的国营公司管理模式和职工心态残存,由此导致的管

7、理效率低下,服务水平难以大规模转变,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融资体制重要是政府作为项目主体,以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作为重要资金来源,自行筹集资金,自行建设、运营管理,长期以来,形成“亏损补贴再亏损再补贴”的恶性循环,导致政府财政承担和银行还贷压力严重,政府信用形象减少,政府财政资金的相对短缺与市政公用事业项目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政府几十年来巨额投资所形成的存量资产处在呆滞状态,没能发挥其造血功能。引起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资产的分散所导致的利润和钞票流的分散,上述分散又导致了财务能力即再融资能力的丧失。同时由于资产收益率的低下导致资产无法进入资本

8、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以求通过上市或出售变现,这样更加加重了资产的呆滞,并由此导致恶性循环。113 行业间、地区间的条块分割严重长期以来,鉴于市政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为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因其自身的行政区域分割特点,导致其利益的分割,也就导致了无法产生跨地区的大型的公用事业公司。同样,由于市政公用事业设施项目因其行业从属不同所形成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导致了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中,也存在着公用事业的分割。如高速公路往往属于交通局,自来水厂、污水解决厂属于建委系统等。上述层层分割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反复建设多,生产、服务能力剩余,导致资源浪费;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净资产收益率无法提高;管理混乱,使

9、整体服务水平无法大规模提高。可以说,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个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就有2-3倍于上述数量的关系松散的公用事业公司。114 行业亏损严重,普遍经营效益不佳 长期以来,政府把市政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定位为福利性质,价格与成本脱钩;同时由于投资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粗放、生产或服务能力运用局限性、管理效率低下、财务费用沉重等因素也导致了部分公用事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下降,甚至亏损。12 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变化趋势121 大部分市政公用事业正由公共品向非公共品转变,行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的标志是竞争,商业化的标志是逐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以及加入WTO后对

10、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步伐也开始提速。从一些大城市开始,政府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提高公用事业服务品的价格,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发明条件。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122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步伐加快。鉴于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环境的成熟,涉及外资、国内民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在水务、城市燃气领域,外资正在加速“跑马圈地”。民营资本也逐渐开始投向市政公用事业项目。中国最大的污水解决项目上海竹园170万吨/日污水解决项目便是由民间资本联合体投资建设。二、 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技术特性21 公用事

11、业项目收益率低但钞票流稳定,价格弹性小。鉴于公用事业的公用性质,公用事业公司往往追求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并重,政府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方面往往保持使投资者处在保本微利水平(8%10%),或者价格主线无法满足平常运营所需的收入规定,但该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公用事业的大部分公司钞票流非常稳定。投资额一般集中在初始时一次性流出,收入来源是大众在平常生活中对公用事业公司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使用。大众对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般比较稳定,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市场需求和价格稳中有升。22 具有天然垄断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区性限制。无论是供水、污水,还是燃

12、气、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管网系统,大多数具有自然的排他性。因此,一个城市的公用事业的行业经营权具有稀缺性,一旦获得,将来的获益将是长期、稳定的利益。23 单个项目投资额巨大无论是供水,还是污水解决,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用事业项目所需资金动辄就要上亿元,甚至几个亿,十几亿元。同时建设工期也较长。项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重要为固定资产,公用事业项目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例往往在6085%之间。24 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公司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有关

13、文献精神,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上市出售、引进多元投资主体、托管/委托经营等模式作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改革方向。25 向西方模式靠拢且速度日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自来水制水领域。涉及“BOT”、“国有民营”专业化运营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总承包、项目融资等模式被广泛应用。“国有民营”模式在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比较普遍。其基本特性是国家投资建设好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后,委托给专业化的运营公司管理。该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对重大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控制,一方面又克服了政府直接运营管理上述设施的弊端,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公用事

14、业服务。在英美等国家,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信奉的是“凡是民间能做的政府绝对不再插手” 政策哲学。政府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向无法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纯公益性项目,同时积极发明条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国内从国家有关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充足借鉴西方模式,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6 以解决资金需求为第一要旨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整个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涉及投融资体制改革、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价格改革的目的就是为多元化的资金进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发明条件。三、 市政公用事业的内部业态结构分析31市政公用事业的内部行业分布 自来水供应。产业链涉及制水、输水(供水管网)、售水三个环节。市场资金进入的多数在制水环节。目前国家已经放开城市管网的外资进入限制。 污水解决。产业链涉及污水收集(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