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吨的认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51485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册吨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册吨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五册吨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五册吨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五册吨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册吨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册吨的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册吨的认识第五册吨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

3、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

4、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学内容: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 ,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 ,并能比拟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比照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 ,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5、: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 ,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 ,并能比拟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2.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比照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 ,CAI课件 ,学生自带实物假设干。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 ,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 ,这局部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 创设清净 ,引入新课1. 展示情境师:同学们 ,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

6、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 ,我是曹冲 ,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 ,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 ,你能帮帮我吗?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 ,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2. 出示课题:吨的认识二、 通过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一 直观感知 ,使学生初步认识“吨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的物体 ,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

7、因。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 ,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 ,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 ,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适宜的单位。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 ,学生进行判断。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 ,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拟大 ,并且非常重。二 创设情境 ,充分感知“吨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

8、 ,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 ,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 ,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 ,每次称一袋大米 ,同时 ,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 ,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 ,每称一袋 ,相应递加 ,直到第十袋时 ,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 ,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师:你看到了什么 ,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 ,你能告诉老师 ,现在你有方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小组进行讨论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 ,要多少个同学才能到达1吨呢?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 ,如果也

9、将它放在电子秤中 ,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 ,同时进行交流反应。三 以生活情境 ,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 ,也能到达一吨的重量 ,因此 ,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 ,卡车的载重量等。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 ,你能不能告诉老师 ,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多媒体出示图片 ,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 ,旁边有一堆货物 ,标注6000千克 ,学生进行讨论 ,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在初步认

10、识重量单位吨的根底上 ,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 ,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 ,让学生估算 ,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师:今天 ,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 ,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平 ,这个天平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媒体出示:一架天平 ,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 ,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 ,天平便会向一方倾斜 ,例如 ,选择3吨与30千克。师:要使这个天平平衡 ,应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师:请你任选两个重

11、量 ,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 ,好吗?生讨论并完成。师:现在在天平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 ,你认为在天平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鼓励学生进行抢答师:刚刚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 ,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进行交流。三、 练习一 判断题1. 粉笔长13克。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3. 一个皮球重2吨。 4. 1吨铁比1吨棉花重。 二 拓展题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 ,鼓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 ,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出示一幅电梯照片 ,上标注限重量1吨 ,十三个成人 ,出示问题: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

12、几人?2.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 ,至少要坐几次?问题解答完之后 ,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 ,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数学学习必须有练习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不但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 ,而且是丰富多彩的。四、 小结师:在这节课中 ,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教学反思: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 ,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 ,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 ,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