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512466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放线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制网精度分析3(1)平面控制网3(2)高程控制34、测量仪器及人员配备45、施测准备46、平面控制网建立5(1)基础施工阶段控制网建立5(2)塔楼阶段控制网建立77、高程控制网建立98、施工放样9(1)车库施工阶段施工放样9(2)塔楼施工放样9(3)高程传递10(4)内控点转换119、沉降观测1110、各项野外作业技术指标1211、质量及安全121、 编制依据施工图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概况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耐火等级一级。*楼总建筑面积94622.75m2。*#楼均处在深基坑内,边坡高度约8m左右,施工测

2、量时点位留设及点位保护应作为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场内的控制点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复测、转移。本工程0.000标高为:,房屋角点坐标分别为:3、制网精度分析(1)平面控制网根据本工程呈方形(独立设置)的平面布局特点,采用十字线作为首级控制网(详控制网平面图)。按等精度原则对平面控制的观测精度进行分析并根据2007年新版施工测量规范GB50050026-2007相关要求进行确定: .建筑物墙、柱施工误差:3mm主轴线长度30ML60M,测量放线中误差为:10mm量距相对误差:取1/15000以满足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2)高程控制建筑物楼层标高施工误差:3mm建筑物总高标高施工误差: 20mm每

3、栋楼在0.000层设3个水准点,每层楼的标高均由该水准点传递,楼层标高抄平均采用DS3水准仪进行。层间测量标高偏差方可控制在3mm以内,以满足施工对测量精度要求。4、测量仪器及人员配备(1)测量人员配备:l 测量工程师1名,负责施测方案编制及控制网建立。l 测量工长1名,负责施工现场日常测量及轴线、标高传递精度控制及测量放线资料、报验工作。l 测量放线员4名,负责施工现场日常放线及抄平及复测检验工作。(3)测量仪器配备仪 器 名 称型 号数量使 用 部 位备 注全站仪NS-302A1台放样建筑物角点坐标检校合格经纬仪DJ21台控制网建立及施工放样检校合格激光铅直仪DZJ-300A1台轴线竖向传

4、递检校合格水准仪(配5m塔尺)DS34套控制网建立及标高抄测检校合格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DS11套沉降观测检校合格鉴定钢尺50mm1把控制网建立检校合格普通钢尺50mm2把施工放样检校合格拉力计20kgf2把量距检校合格对讲机4台施工通讯小卷尺、线锤、墨斗、铅笔、毛笔、斧头、木桩、等配套工具若干5、施测准备(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仔细复核设计轴线尺寸及坐标关系,发现错、漏、碰、缺的地方及时报知监理工程师,并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解决。(2)根据设计文件计算必要的放样数据,所有放样数据须经两人独立对算,以确保准确无误。本工程放样数据计算采用CAD图形计算与CASIO-4800P计算器程序计算两种计算

5、方法相结合。(计算程序略)(3)现场交点:应由业主(监理)对施工单位进行交点。所有点位都必须进行现场实地交点,并且移交相关文字资料,完善签字手续。(4)测量仪器检查。送检合格的测量仪器在使用之前均应进行检查,确保仪器精度的可靠性。6、平面控制网建立根据该工程特点,平面控制网在基础(车库)施工阶段采用轴线外控法方案,塔楼施工阶段采用点位内控法、激光铅直仪传递方案。(1)基础施工阶段控制网建立以*#楼为例:以轴、轴为主控十字线。建立控制网步骤如下:a、用全站仪复核业主提供的定位坐标。复核无误后采用全站仪以坐标放样法实地放出A、B、C、D十字控制点。b、将经纬仪置于A点,用两点穿线法将B、A、D三点

6、严格校核到一条直线上。c、将经纬仪置于校核后的A点上,以全圆测回法2测回复测BAD、CAE两条直线交角。如实测角度值与设计角度值之差12,应对该角度进行归化改正,改正公式为D=/206265*D。d、采用精确量距方法丈量AB、AD、AC、AE距离,如与设计值误差大于5mm,则将B、D、C、E改正至丈量位置,并作好点位标记。e、将经纬仪置于B、C点,以D点及E点定向,采用角度交会法放样出G点。采用同样的方法放样出H、I、F点。f、将经纬仪分别置于F、G、H、I各点上,采用测回法2测回校核相交直线角度。其与90o 相差应不大于12。g、基础施工前以A点止I点为依据,采用距离内分法放样出各细部轴线端

7、点,并作好标记。h、将各轴线端点引测到基坑槽开挖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固地方,并埋设标石,车库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网建立完成。精确量距方法:施用标淮拉力,加尺长、高差、温度、垂曲四项改正。其余各栋(含车库)均参照此放线程序进行施测。(2)塔楼阶段控制网建立根据该工程特点,塔楼施工阶段轴线控制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传递。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3mm。建筑全高垂直度偏差3H/10000且20mm。A:内控点建立:在基础施工阶段,根据主控十字线投侧出各塔楼内控主十字线,并将该十字线用经纬仪穿线外延设点,作为塔楼施工平面控制依据。B:0.000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时,在各塔楼相应十字点位置预埋钢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各塔

8、楼主控十字线投测到预埋钢板上,并刻画标志。C:将经纬仪置于交点上,复核十字控制线角度值,并采用精确量距方法复核P1P2、P1P3距离,将P1、P2、P3点调整到准确位置上,并作好标记,作为激光铅直仪向上传递的测站点。D:各楼层施工时,均在P1、P2、P3点位置预留通光孔,将激光铅直仪风别置于0.00层P1、P2、P3基点上向上投测各层控制线。如下图:7、高程控制网建立高层控制网建立以甲方提供标高控制点并经现场复核后作为依据,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观测。施工水准点根据各阶段施工现场需要进行设置,并埋设在稳固可靠的地方。闭合环路观测闭合差不应超过5n mm(n为测站数)8、施工放样(1)车库施工

9、阶段施工放样a:采用经纬仪将各外控轴线端点投放到作业层面上,并弹墨线标记。b:将主大角轴线端点引测到建筑外立面上并画红三角标记。c:采用内分法放样各细部轴线及各柱墙置模框线。d:柱墙模置好后进行垂直度校核。e:梁模置好后进行梁中心线校核。(2)塔楼施工放样a:将铅直仪置于0.00层(或3.00标高)板面各内控点上,将各内控点传递至施工楼层。铅直仪传递点位时应连续旋转4个90,累计旋转360,每旋转一次, 在接收耙上作轨迹点标记,最后在接收耙上取轨迹点连线的交叉点作为内控点,并作好标记。 b:将经纬度仪置于作业层内控标记点上,复核内控点标记的角度及距离。c:以内控点为依据放样出各细部轴线,并弹墨

10、线于作业层板面。将主大角轴线点引测到建筑物外立面上并画红三角标记。d:柱墙模置好后进行垂直度校核。e:梁模置好后进行梁中心线校核。f:0.000层十字线报验后,每隔3层报验一次。(3)高程传递高程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向上传递,塔楼高程竖向传递路线须选在无突出构件的垂直柱外侧面,每座塔楼应设置1m线水准点2个,同时向上传递,闭合。各楼层施工标高均从竖向水准点上引测,不得逐层向上累计传递。作业层标高抄测:a:柱插筋抄平,控制上层柱筋高度。b:承重脚手架杆抄平,控制深底模标高。c:深底模标高复测。d:浇筑砼面标高抄测。1)校正模板前在墙肢钢筋上打出楼面标高+500mm控制线,校正板模底标高;2)按

11、纵横间距1500安装板厚控制件,每幅板块四大角至少安装一个;3)砼浇注时采用2.0M靠尺找平。(4)内控点转换因光学激光铅垂仪的光斑大小随投距离增大而变大, 各栋均在16层(51.00标高)楼面设置内控转换点,以保证精度要求。9、沉降观测本工程如要求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则按下述方法进行:(1) 沉降观测控制网建立:根据本工程特点,拟在距建筑物桩深3倍以外的稳固基岩上埋设3个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位置详附图1:沉降观测点位平面布置图),水准点采用铜质水准点,按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并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精度进行联测,经严密平差后作为沉降观水准基点。(2)观测点设置: 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

12、墙每1015m 处或每隔23 根柱基上。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4)、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根据以上原则,本项目工程各栋楼(除车库)分别设置沉降观测点5个(共15个),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00 面)0.200.50m 为宜。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采用在结构面用100长,L50*50等边角钢,用2*A10膨胀螺栓固定。(具体做法详见下图片)(3)沉降观测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13、。(4)沉降观测周期: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 层观测1 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 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 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5)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并及时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计算出建筑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6)沉降观测应定人、定仪器、定时间段、定线路进行,并记录好晴雨气象资料。 10、各项野外作业技术指标(1)角度观测仪器

14、测角中误差测回数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变动DJ21213813(2)量距仪器边长相对中 误 差作业尺数丈量次数定 线次 数定 线偏 差读定次数估数温度读至同尺各次较差鉴定钢尺1/200001250mm10mm30.5mm0.52mm(3)高层测量及沉降观测仪 器等级视 线长 度前后视距较 差前后视距累 积 差视线离地面 高 度基辅分划面读数较差基辅分划面高差较差DS3三等75m3 m6 m0.3m2.0 mm3.0 mmDS1二等50 m1 m3 m0.5 m0.5 mm0.7 mm11、质量及安全(1)测量放线作业完成后,均应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2)施工平面放样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相结合的形式,放样中要做到每放一点均检核一道,杜绝差错。(3)施工高程放样采用DS3水准仪测设,同样每放样一个高程点均往返测,杜绝差错。(4)施工控制点要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