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51186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大学答题纸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号:学号: 106020230课程名称:姓 名:黄文振改卷教师:得 分: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一、什么是词缀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 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表示附加意义的 语素,叫做词缀。”胡裕树现代汉语: “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吕叔 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 “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 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张静汉语语法问 题认为“词缀是

2、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 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 后。”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 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二、词缀的性质(一)词缀的位置固定。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 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 “词缀都是定位语 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朱亚军认为: “词缀必须是定 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

3、 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 其他词素之后。 ” 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 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 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 根语素之后。(二)词缀的意义虚化。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 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 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

4、都不否认词缀含 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 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 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情色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 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 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 不确定性。(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 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词缀属于附加式构词方式,是“词根+词缀”的构词结构,但定中、联合、述宾、状 中、述补、主谓等

5、结构类型都属于复合式构词方式,必须满足“词根+词根”的结构。朱德 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 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这就表明,词缀只能与词根结合构成新词, 不能构成词组。所以如果一个语素和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满足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这个语素就不是词缀,反之则是语素。例如1. 桌子,狮子,袖子,刷子2. 自觉,自动,自私,自发例 1. 中“子”就是词缀,它黏着在前面的词根上,位置固定,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 修饰关系,所以是词缀。例 2.中的“自”明显与后面的成分有修饰关系,应该是复合词, 而非词缀。(四)词缀粘附于词根上,属于构词法

6、范畴。构词法单位与构句法单位相对,构词法中的单位是词素,构句法中的单位是词。词 素中的虚义成分是词缀,词中的虚义成分是虚词。词缀和虚词是不同层次上的虚义成分。 例如: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例1.中的“忽”是形容词,意思是急速;加上“焉”构成复音词“忽焉”,变成副词,意思是 急速的样子,使动作更形象。例 2.中的“焉”是“始一反”的句尾语气词。它是构句法单位, 是词,也就是我们说的虚词。例1.中的“焉”是词缀,例2.中的“焉”是句尾语气词,它们的性 质不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同。古代经史注释家一直把它们视为同物,称作“辞也”或“语助”, 掩盖了构词法与构

7、句法的区别,也掩盖了构词法意义与构句法意义的区别。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有些语缀(主要是后缀)的附着对象可 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例如劳动模范们;还有划入助词的了、过、的等。把 前缀、后缀总称为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助词也 可以划入其中。可见,吕先生所谓的“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的语素即 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目前很多学者将助 动词也归为词缀,也就是将词缀等同于吕先生所说的语缀。但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词缀 应该是附着在词根上的,语言学纲要中说:“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 的

8、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 新的词。 ”8 也就是说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是属于构词法的。那么,语缀也就超出 了构词法的范围了。另外,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性质,比如语音弱化、能产性、单向高搭配性、 标记词性等等,但这些性质都不具有普遍性。以上我所归纳的四点性质是词缀都具有的, 对于判断词缀实用性更强。但并非具备其一就是词缀或者全部具备才是词缀,需要用这 几个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位置固定,意义完全虚化,不能归入基本复合机构类型,粘附 于词根之上是必要条件。三、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单是“词缀”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实

9、际生活中出 现的词汇问题,如果将现代汉语的“缀”分为“词缀”、 “类词缀”、 “语缀”,很多问题就变得 清晰了。(一)词缀。综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以及以上对词缀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词缀是意义完全虚化, 粘附在词根上表达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定位不成词语素。(二)类词缀。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词缀也不例外。汉语的词缀多从实词和实词素虚 化而来,都要经过从词根到词缀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所以词缀的意义虚化程度也处在发 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的词缀意义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一定的词汇意义。那么,那 些结余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构词语素怎样处理呢?朱亚军先生根据定位性原则,再结合语 义的虚化程度,将汉语词缀划分为

10、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大类,认为典型词缀除了具备汉 语词缀的基本性质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词汇义已完全消失,再也不能 以其在合成词里的意义独立成词或用作简称了。类后缀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指那些 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既不是十足的词,又不是十足的词缀。与典型词缀相 比,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原来的词汇意义。朱亚军先生提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这一 对概念符合汉语实际,但这样就使 “词缀”成为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的上位词,这就 给词缀的判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实朱亚军先生所说的典型词缀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词 缀,与类词缀相区别,这样就解决了那些意义没有完全虚化的语素,将其划

11、入类词缀这 一类别中。在汉语中意义完全虚化的典型词缀很少,占主体地位的是类词缀,正如吕叔 湘先生所说:“类词缀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词缀的第一个特点。”(三)语缀。 在研究词缀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将着、了、过等一些助词归入词缀,按照分析 总结的词缀的性质来看,助词属于构句法范围,粘附于句子或短语上,虽然意义虚化, 但都不能看作词缀。很多学者之所以认为助词是词缀,源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缀的定义。 我认为构词法和构句法属于不同范畴,不能将其归入一类。但是如果将助词归入“缀”, 就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有地方收容了。”这样看来, 建立“语缀”这个类别是有必要的,我们将语缀定义为意义完

12、全虚化,粘附在词或短语上 的不成词语素。这样就可以使词缀与语缀区别开来,并且对于词缀性质的研究也就清晰 了。由此看来,将现代汉语中的“缀”分为“词缀”、“类词缀”、“语缀”是有必要的,对我们 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缀”有很大帮助。四、语法讲义中“词缀”的问题 在讨论完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之后,再来分析语法讲义中关于词缀的一 些疑惑就容易多了。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的前缀有“初”、“第”、“老”。按照以上归纳的词 缀的性质, “老”是前缀,但“初”和“第”不是前缀。朱先生在说中写到, “初附加在数 次一,至十的前边,表示旧历每个月的前十天”,“第附加在数次前头表示序数。”根 据词缀性质的第一、第二点,

13、 “初”的位置不固定且意义并未虚化,比如 “月初”、“年初”、 “初一”、“初十”,并且“初”都表示一个月的前十天这个实在的意义。 “第”虽然位置相对固 定,但词义并没有完全虚化,还含有表示序数的意思,它是助词,并非词缀。另外,朱德熙先生还认为“们”、“着”、“了”、“过”是后缀,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这 也是不正确的。首先分析“们”,它可以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复数,比如“同学们”、 “劳动模范们”, “们”就不符合只能黏着在词根语素上这一性质,所以“们”应该是助词而非 后缀。再看“着”、“了”、“过”,正如周祖谟先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说的, “们、着、 了、过之类都是词形变化的附加成分,跟构词成分不同。”并且他们一般附着于短语之 后,并不一定附着于词根,称他们为“词缀”就不恰当,将它们称作“语缀”更为恰当。对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进行研究之后,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中词缀划分 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的语法单位,我只是通过对 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研读,提出了对词缀的性质和分类的看法,我认为将词缀、类词 缀、语缀进行区别,是有利于我们对汉语中词缀的深入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