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51136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 新 )基础知识 ( 提纲)本课件系统内容一、劳动经济学(1-16 )二、劳动法( 17-24 )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 )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60-84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85-117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1、相对稀缺性2 、资源的绝对稀缺性3 、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

2、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 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 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 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二、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

3、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 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

4、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各种各样的人员在企业的感召下,作为生产要素来讲, 企业既需要生产的物资,还需要劳动力, 。商品市场,我们需要的是供给,居民反而成了需求者,我们要拿钱来换取商品。等价交换。这样的话形成了一种市场的交易活动。 第三个就是劳动力, 在这三个里面劳动力是最核心的,作为老百姓他又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合格的高质量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保护,这样的话, 我们说如果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那么劳动力本身就是充足的。这样的话, 就更多的招聘, 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供给劳动力市场。不同

5、能力的的,提的工资的要求,都有不同的体现。 我们现在的生产的结构赶不上我们人才培养的投资。所以显得结构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第四,劳动力经济学研究方法。这是另一个起点,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第一种时政研究, 研究方法向人们提出, 重点是研究是什么?这是经济规律内在的要求,书上有两个特点。我们来看他的主要步骤,有四个,可以是理论题也可以是简单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第二个,假设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奴隶社会的什么关系, 封建社会的什么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什么关系。准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了一个词叫计划市场经济地位。理

6、论的假说, 就是设计的结论,不然的话,没有计划市场经济之说四、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是什么?)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可以检验主要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构成要素2 )假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暂时性结论4 )不同条件和时间验证(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静动态分析)(二)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缺陷、偏误、不对称2 )体制障碍。惯例、政策、体制3 )市场缺陷。受观念等干扰无法交换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概念1、劳动力: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就业与失

7、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反应程度1)供给无弹性(各自表示符号,含义) 2 )供给有无限弹性 3 )单位供给弹性 4 )供给富有弹性 5 )供给缺乏弹性(二)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1、 15-19 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1)教育水平提高2 )制度劳动时间缩短3 )人口出生率下降4 )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影响3、老年人口参劳率下降4、 25-55 男性成人参劳率保持高位(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2、悲

8、观性劳动力假说。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二、劳动力需求(一)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 8 页公式及五种情况)1、需求无弹性。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2、需求有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或其变动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绝对值大于零(平行)3、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变动百分比绝对值相等4、需求富有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5、需求缺乏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会解释图1-3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

9、求的决定(一)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投入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增加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辨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3、总产量绝对减少。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千里佣金,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容纳不了了更多的可变要素。比例已完全恶化。 再增加可变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使总产量下降(注意书中10 页公式和三种情况)(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10-11

10、 )注意: MRP=VMP=MP x P=MC=W的关系的转换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 (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主体:劳动者、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总和)(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和动态平衡、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法:考查所有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供给、需求和价格)(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同质劳动力获得同等工资、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分

11、布(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增加改变劳动力与资源配置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价格不变,边际产品价值增加()。需求扩大劳动力供给不变,均衡工资率提高、产品价格不变生产率下降边际成本降低行业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减少劳动力需求。价格上扬刺激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资本存量增长率会高于人口增长率均衡工资率提高扩大就业第三节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 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马歇尔:现代微观经济学)、工资: 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二、工资形

12、式、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一)基本工资。、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工资制度)与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整过的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二)福利:实物支付(工作餐)延期支付(保险、退休)延期支付特点:稳步外部条件(社会统筹)、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凝聚力、实现养老资金积累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技能题 (一)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二) 总供给生产资料供给总和 (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 各类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

13、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三)就业总量决定:()二: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就叫摩擦性失业。特别是自主失业,主动辞职,实际上反映一种劳动力对市场就业性的适应性不够, 我们了解一下, 大学生就业辞职期是在三个月然后是半年,再然后是一年,三年之内摩擦性失业率是最高的。三、需求性不足失业(一) 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大于需求导致的失业(二)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导致的失业(三)缓解对策。造成劳动力供给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国家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政策干预,实现平衡、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缓解需求性不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平均失业持续期:指失业处于失业状态下的持续时间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类题点)(一) ( 二类题点 )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薪酬)和转移支付(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等)(二)劳动力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