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51100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苋菜(xin) 发怔(zhng) 撂高(lio) 褒贬(bo bin)B箍桶(g) 马趴(p) 健脾(p) 荸荠(bq)C忌讳(hu) 招徕(1i) 薏仁(y) 馄饨(hn dn)D厨柜(ch) 锑头(t) 凤哕(su) 橄榄(gn ln)2、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行当 在行 同行 B模子 模样 模仿 C.酬和 应和 和谐 D绰号 阔绰 绰起3、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别字,请在它的下面划上横线,并将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3分 A屏障 左料 索利 过瘾 糯

2、米 ( ) B难堪 商贩 蹲踞 藉贯 支棱 ( ) C秫秸 码头 凑齐 避斜 落幕 ( ) D衣襟 枸杞 喜微 门楣 煨炖 ( ) E晶莹 倒采 城隍 伶俐 吆喝 ( ) F颤巍 善长 划拳 吹嘘 挑剔 ( )4、选词填空 5分 (1)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 美。 A淳朴本色 B纯朴自然 C质朴纯正 ( 2)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 ,有 点龙吟凤哕意味。 A情韵动人 B张弛不定 C婉转悠扬 (3)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 。 A快乐 B愉快 C快感 (4)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 。

3、A约束 B拘束 C束缚 (5)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 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 下一块泥巴。 A伸;抠 B探;抠 C伸;取5、指出下列语句出自哪个人之口。体现了他什么特点8分(1)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2)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 (3) 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4)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二、阅读(一)15分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

4、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瓮、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

5、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鉴赏了所谓 “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指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

6、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惟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平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

7、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三十个人!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 “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1“香市”举办的时间是 ,地点在 ,赶“香市的人物主 要是 ,主要的节目是 。2分3 为什么说“香市”是儿童的“狂欢节”?2分 4 本文写了几次赶“香市”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8、4分 5 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3分 6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反映了什么主题?4分(二)16分“京昧儿”三品 听台湾人说过,也听香港人和广州人说过,他们喜欢“京味儿”。 “特别是你们北京的女孩子,说话可真好听呀:您好,您从哪儿来?”他们会给我学起北京话来,那样子真诚极了,只是凡需要“儿”化的地方都化得不对,譬如说“吃饭”,他们竞全说成“吃饭儿”。这不仅只是把那个“儿”随便乱放,轻重音不对,一律硬邦邦地把那个“儿”念了出来。 在他们的印象里,北京话里的那个“儿”字,一定是最要紧的,是北京话的全部美丽所在。他们不知道,光学会了“儿”,离北京话的精髓还差很远,特别是您再把那“儿”说

9、得跟“儿子”的“儿”一样理直气壮,您就更是南辕北辙。 北京话里,比“儿”更有趣的地方可有的是。譬如夸饰。说这老头儿硬朗,他得说:“这老头儿,硬硬朗朗儿的!”一个双声叠韵,那夸饰的味道就出来了。也有的夸饰用加衬字的办法:“瞧这天儿,灰不拉叽的!”“灰”,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不拉叽”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不过,不加上,就不是北京人,不加上,他怎么说怎么觉得意犹未尽。 咂摸出了这个味儿,您对“京味儿”的了解才算是入了品。 您要是再往深了咂摸咂摸呢,比这更棒的夸饰,更形象的夸饰当然比比皆是,不过,北京人就得把动词搬上来了。说花香:“嗬,这花,香喷喷儿的!”这还是双声叠韵。说:“嗬,这花,打鼻子香!”香

10、气已非“扑鼻”可比,简直成了金猴奋起的“千钧棒”了。说粪臭“臭气烘烘的”同样最是常见,可北京人好像“语不惊人死不休”。似的,说:“臭得挂鼻子,到这会儿还臭呢!”臭气要是不让他用语言给安上钩子,挂到了鼻子底下,不足以言其臭。 能“挂”的,当然也不仅只是臭气。“病了?脸上可挂灰了啊!”您瞧,颜色也能“挂”。“好嘛,唱得跟马老板似的,真挂味儿!”这更绝啦,唱腔的“味儿”是什么,你能摸得着吗?可人家觉得,唱戏的佳境,就是能把那“味儿”,给“挂”住,这比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如何? 我不是北京人,可我爱琢磨北京人,当然也爱学北京话。我想,品到了这个份儿上,虽然已然不错,可好象只能说是入佳境而已,还不能

11、说频道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京味儿的最高境界,是北京人的思维方式。 譬如,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北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 “是得涨点儿价,老让政府贴钱给咱们,咱不落忍不是?可话又说回来,太邪行了也不行,受不了啊。唉,话又说回来了,怎么着也得挨这一刀,改革吗,不动真的,行吗?” 北京人爱把事情颠来倒去地想,替人家找辙,替自己宽心。“话又说回来了”就是找辙的证明。 “动真的,没事,有受不了的没有?都能受,我怕什么啊!等别人都嗷嗷了,我们家还有一张全国山河一片红,卖了,且吃一阵子呢” 北京人就这么从容不迫。您可以不时地听出这从容不迫。 你当然还可以听出其他的,譬如幽默、自嘲、优越等等。 不管你同意

12、不同意我的“三品”之论或许你还能提出你的“四品”、“五品”的境界?也不管你对京味儿“品”到了哪一个层次,有一点我相信是所有爱北京的人们共同的享受,那就是,“京味儿”是需要“品”的,“京味儿”是值得“品”的。 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品”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保留一点“品”的味蕾,不至于使人生变得索然无味。1 题目“京味儿”三品中“品”的含义是什么?3分 2“京味儿”三品,作者品出了京味儿的哪三个层次?3分 3“京味儿”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从文中找出体现“京味儿”的语言。 (试举三个例子)3分 4如何理解“现代生活中人们,天天都在吃文化快餐,品的机会是越来越

13、 少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5“可好像也只能说是渐入佳境而已,还不能说品到了京味儿的最高境界。” 在文中起 作用。2分6 对人生需要品味斟酌的理解,对你有何启发?2分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6-13题。(三)17分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