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1510942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过程:一、导入: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2、发声练习:(1)师生问好。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二、展开(一)看图片学第一段:1、看

2、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2、理解分析歌词:(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2)“小雪花怎样来的?”(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3、语言节奏朗诵:(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2)集体完整朗诵。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2)完整演唱两遍。(二)填编第二段: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

3、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2、朗诵歌词:(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2)语言节奏朗诵。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2)唱第二段。(三)完整演唱两段。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2目标: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各种各样的乐器。2、学会用身体上的、大自然中的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发出的声

4、音奏出节奏音乐,并会将之匹配到当中。3、感受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体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音乐。准备:1、物质准备:磁带谁的声音最好听;乐器:小鼓、小锣、三角铁、碰铃、沙球;日常用品:搓衣板、脸盆、瓶子、杯、茶叶罐、锅、盒子、塑料盆、桶、筷子、铲子、碟、碗、汤匙、钥匙等;大自然的物品:石头、小棒,大自然中各种样的声音录音等。2、知识准备:认识以上各种乐器,熟悉歌曲谁的声音最好听、小红帽;熟悉节奏型:活动过程:一、以“乐器们要比赛谁的声音最好听”引题。1、幼儿边听音乐边想:有什么乐器在比赛?这些乐器发出什么声音?加深幼儿对乐器及其声音的认识。2、幼儿模仿节奏:二、寻找乐器:“小朋友觉得这些乐器的声音好

5、听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乐器,那什么叫乐器呢?”1、介绍“乐器”的定义:凡是能够发出好听声音的东西都叫乐器。2、提示:身体乐器:手、脚、口、舌、牙齿、嘴等;周围生活中的物品、声音等。3、幼儿自由寻找,自由敲打,找出其形象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模仿。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什么乐器:身体乐器、生活乐器或是自然乐器?它们发出什么声音?指导幼儿将其记录贴在节奏谱下。三、配乐1、幼儿用自己选定的乐器进行配乐,与同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2、请个别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配乐展示。四、介绍身体上最好用的乐器-嗓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五、迁移:请幼儿再自由选定一种乐器,并为歌曲小红帽伴

6、奏。教师引导幼儿将乐器进行合理的匹配之后进行合奏。六、幼儿讨论听了这些乐器的合奏之后的感受及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当乐器进行演奏。七、自由活动:选自己喜欢的儿歌或歌曲将之与这些乐器进行匹配。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1. 听辩节奏游戏:巩固幼儿对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别。2. 让幼儿学唱并演奏歌曲。活动准备:歌曲咚咚锵,节奏卡片,钢琴,鼓类、铁类乐器。活动过程:1. 听辩节奏游戏。(1)节奏传递游戏(2)教师演奏“火车快飞”(钢琴),变换不同的速度让幼儿走。教师展示八分音符时,提示幼儿小火车要走快一点,以此类推,走完全曲之后回到教师处,也就是火车站。教师选择一位扮演火车头的幼儿,挂

7、好四分音符的卡片,请幼儿带领,用四分音符的速度走完全曲,教师通过钢琴来配合并帮助幼儿。2. 歌曲咚咚锵(1)让幼儿欣赏音乐。(2)教师引导幼儿念歌词,配合歌曲的原节奏,教师念一句,幼儿跟着念一句,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与教师一起念。(3)将幼儿分成“咚”、“锵”两组,“咚”为鼓类乐器,“锵”为铁类乐器。按照固定的节奏敲奏出来。(4)跟随歌曲音乐进行乐器敲奏。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4设计意图:根据幼儿喜欢游戏和通过游戏学习的特点,本活动以“猜谜”和“找图”这两类小班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游戏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大大提升了活动的趣味性。其中“找图”的范围不只局限于教具的大图,还包括幼儿的座椅、教师的衣服等,使幼儿感

8、受到多种可能性。此活动环环相扣,游戏在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幼儿在一遍遍的游戏中不断地倾听歌曲,努力保持专注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听觉表象,进而顺畅地进行集体歌唱和创编。目标:1熟悉旋律,理解歌词,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2结合“猜谜”和“找图”的游戏,尝试用“小兔”“小猴”“小蛇”替换“小象”。3体验集体歌唱和游戏的快乐。准备:黑板,森林的背景图片(如图),小象图片若干(分别藏于幼儿座椅背后、教师衣服后背、大图下等),小兔、小猴、小蛇图片各一张如下图(分别藏在大图中的树旁、树上、草丛中)。过程:一、猜谜语听歌曲师: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猜

9、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啊?师:对,是大象。师:我这里有一首歌,我们来听一听它唱的是不是“大象呢?(教师范唱第一遍。)二、学唱新歌1倾听范唱,感受歌词和旋律。师:你们听到歌里唱的是不是“大象”呀?师:不是大象,那是谁呢?师:哦,是小象。那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这样的吗?(教师范唱第二遍。)师: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范唱第三遍。)师:小象的鼻子怎么样啊?师:妈妈说了些什么呢?师:今天,有着长长鼻子的小象就来到了我们的房子里,它躲到了椅子的后面请找一找,小象躲在哪张椅子背后呢?(教师通过设置“找小象”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并为后续活动做铺垫,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师:仔细听听,我对小象唱了什

10、么?(教师范唱第四遍。)师:还有小象吗?请你们在椅子下面找一找!我来对小象唱歌。(教师范唱第五遍。)师:我又要对小象唱歌了!如果你会唱,你可以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对于不会唱的地方,请你仔细听听我到底唱了什么。(教师加深幼儿对歌词内容和歌曲旋律的记忆,再次明确倾听的任务。)2学唱歌曲。师:我们房子里还有小象吗?(教师转圈提醒幼儿)大家找一找,在哪里?师:呀!在我身上啊!可是它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出来。如果你们唱歌给它听,它就会出来!(幼儿集体歌唱,进入歌唱学习的检验环节。)师:小象出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或提问:小象为什么不出来呀?)(教师可根据幼儿歌唱的具体情况选择上述指导语,引导幼儿集体进入

11、反思评价环节,时间控制在2分种内。)师(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也有一只小象,它想请那些会轻轻地完整地唱歌的小朋友把它找出来!三、创编歌词1将“小象”替换成“小兔”。师:小象有长长的鼻子。在森林里,它有一个好朋友,有长长的(教师模仿小兔的长耳朵进行提示)耳朵,它是谁啊?师:对了,是小兔。谁能在森林里找一找小兔?师:你们会把“小象”换成“小兔”来唱歌吗?除了这个,还要把“鼻子”换成什么呢?(耳朵)我们来试一试。2将“小兔”替换成“小猴”。师:刚刚是小兔的耳朵真呀真正长。那有着长长的尾巴、爱爬树的是谁呀?师:好,我们来唱一唱“小猴”。请会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的小朋友来找一找小猴。3将“小猴”替换成“小蛇

12、”。师:森林里有长长身体、长长舌头的是谁呀?师:它在哪里呢?谁来找一找?师:我们来唱一唱“小蛇”。是唱舌头长还是唱身体长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分别演唱。)四、扩展经验师: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动物或者物品有长长的东西呢?我们来说一说、唱一唱吧!(若幼儿说出其他特征,教师不要给予否定,而是要进行归纳、整理。比如,当幼儿说河马很胖时,教师可以说:“这个小朋友说出了河马很胖,那河马有哪个地方是长的呢?”在幼儿讨论后,告诉幼儿:“河马的尾巴还挺长的,比兔子的长哦!”)延伸活动:1在小班下学期可引导幼儿两两对唱。2进一步引导幼儿替换名词“小象”和形容词“长”,进行新的创编。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5中班音乐欣

13、赏活动跳舞的树叶设计意图中班跳舞的树叶这一主题对幼儿来说,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索、思索、尝试的一个主题。主题活动拓展了树叶的功用,在自然界,落叶归根,最终滋养了树木。树叶里有无数的遐想和快乐。该活动内容符合季节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在与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身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体验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从而更深刻得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落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来自于西方音乐大师巴赫的小步舞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良好的唱歌习惯以及音乐表演能力。学情分析本次参与教

14、学活动孩子地处农村乡镇,树叶是孩子常见的自然物,在闲暇散步时,在外出游戏时,随风而落的树叶都会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探究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另外,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表情来进行表达表现与创作,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通道感知、图谱理解、欢快学唱等方式,带领幼儿进入自由、快乐的氛围,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同时,引导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大胆地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共舞中,幼儿不仅能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身体动作的感受,更能互相传递快乐的情绪,分享其中的喜悦。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活动准备: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活动过程: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