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50947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 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 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 查字典。(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

2、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 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 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 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 5 万字。(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3、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 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

4、己的见闻 和想法。教材分析:(一)教材的突出特点1. 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 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 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又 如: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 化的内容。2. 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 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 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3. 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

5、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 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 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 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4. 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详见课后练习)(二)教材的基本结构及内容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

6、教材的 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中 包括课文 3-4 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学情分析:(一)心理特点1. 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任性,随便,在课 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 2. 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3. 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他们的 新鲜感比较强,但是

7、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 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出一会又弯了.4. 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吸引。(二)认识和记忆特点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中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思维与记忆占很重要的地位。 (三)注意的特点1.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 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2、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 的目的任务。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四)一上的知识储备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举例:1.汉语拼音,声母表 23 个,韵母表 24 个,整体认读音节 16 个;2

8、.偏旁部首及认识了 300 个字,会写了 100 个字。3. 量词的使用4.词语积累:AABB 形式的词语;ABAC 式的词语;反义词;(如:对错,深浅); 5. 给词语加上形容词(如:美丽的鲜花,美丽的春天,白白的雪花);扩词6. 一般的比喻句(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有”的使用;“越”的使用;“从”在 句子中的使用。(如: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7. 基本句式的掌握;扩句;8. 语气词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五)应有的能力储备1.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合起来、按结构记字,结合生活 识字、利用反义词识字、看图识字等。2. 学习了观察独体字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写字方法。3. 找出课文

9、中明显的信息;学习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 学习了朗读方法,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唱读,读好停顿。5. 有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10、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 达的不同语气。3. 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教学重点:1. 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2. 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3. 养

11、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5.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6.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7.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学难点: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2.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 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教学进度:周次123时间2.25-2.283.1,3.4-3.83.113.15教学内容识字 1、2、3识字 4、口语交际、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课文 1、2、3备注

12、453.183.223.253.29课文 3、4、语文园地二 课文 5、6、764.14.4课文 7、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4.5 清明节7894.84.124.154.194.224.26课文 8、9、10课文 10、11、语文园地四 识字 5、6、7104.295.3识字 7、8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五5.1 劳动节111213141516171819205.65.105.135.175.205.245.275.316.36.66.106.146.176.216.246.287.17.57.107.12课文 12、13、14课文 14、语文园地六课文 15、16、17课文 17、18、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七 课文 19、20课文 21、语文园地八复习复习复习,考试期末分析6.7 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