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50835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为指导普通高校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 切实保障校园内广大 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组织保障、“两案”“八制” 制定、防护和防疫用品储备、 隔离观察室建设等方面加强新冠肺炎疫 情管理,特制定本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安徽省普通高校。全省中等职 业学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参照执行。一、总体原则和主要目标1. 总体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及时控 制,系统联动、群防群控。2. 主要目标建立健全防控工作组织体系、 形成联防联动的应对处置机制, 规 范信息统计、报告,制定返校后防控工作流程和要求,认真落实学校 新冠肺炎防控

2、工作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二、组织体系1.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 学校书记或校长,或者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作为第一责 任人。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负责人,并担任常务副组长。学校二级机构负责人、后勤管理负责人等为学校领导组成员, 同时又是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各部门负责。多校区办学的学校, 每个校区成立相应的疫情防 控工作领导组。2. 成立防控专项工作组 各校根据需要,协调多部门参与,成立新冠肺炎领导组办公室、 后勤保障组、信息管理组、应急处置组等。3. 健全工作网络建立学校 部门 年级学生四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网络, 畅通信息,落实各项防控工作。4. 报告人与报告制度 根据“责任到人”原

3、则,明确校园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人和报告程 序。(1)疫情报告人:学校专门指定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人,报告人 可以是分管副校长,也可以是校医院负责人或者是校医等。(2)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制度内部报告 教职员工向学校报告人报告; 学生向辅导员报告; 各单位汇总后均向学校报告人报告。外部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分别向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卫生健康部 门报告:实现“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报告内容见表 1。表1安徽省普通高校校园每日健康汇总表学校名称统计到的学生人数未统计到的学生人数统计到的教职员工人数未统计到的教职员工人数外包、临聘人员数报告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人数诊断为新冠肺炎人数诊断为疑似病例人数诊

4、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申报日期年月日有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等新冠肺炎疫情 时,需2小时内报告。具体报告程序如图1所示。教职员工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辅导员学校疫情报告人家长辅导员属地卫生健康咅部门图1安徽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程序三、“两案” “八制”建设从健全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学生返校后的工作要求、师生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建立返校工作方案和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具体举措和操作规范;同时制定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晨午(晚)检等8项制度。见表2。各校“两案” “八制”应实 事求是,突出各校特点。其中,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制 定参考安徽省学校新

5、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相关内容; 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参考安徽省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 应急管理指引相关内容。表2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案” “八制”清单序号预案名称1返校工作方案2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3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4学生晨午(晚)检制度5因病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制度6复课证明查验制度7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度8心理咨询与干预制度9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10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四、学校防护防疫基本防护用品储备具备复课条件的学校,要有基本的防护和防疫用品,并按照至少2周的数量储备。根据使用情况,适时补充,保持动态平衡。基本防护和防疫用品清单见表 3表3学校基本防护

6、防疫用品清单物品类型名称体温监测用品红外体温探测器额温枪水银温度计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手消毒用品洗手液表面消毒剂及其用口口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含氯泡腾片)常量喷雾器消毒用塑料桶抹布,拖把一次性手套垃圾处置用品医用垃圾桶垃圾塑料袋五、隔离观察室设置隔离观察室,以备学生、教职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 立即进行暂时隔离观察。1.隔离观察室的一般要求相对独立。应选择距人口密集区较远(原则上大于 500米)、 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紧靠教室、食堂以及学生易到达的场所;隔离分区。内部根据需要分为生活区、物质保障供应区和医学 观察区等,分区标识要明确;设施齐全。提供单间居住环境,并配备洗

7、手设施,最好有单独 使用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必须共用卫生间时须分时段,卫生间用后 清洗通风并对设施表面进行消毒;提醒标识。挂有“XX学校隔离观察室”标识,门前有“闲人 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区域;独立粪池。隔离场所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 进行消毒处理; 避免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每天通风、消毒。2.隔离观察室防护防疫用品基本配置学校隔离观察室防护防疫用品基本配置清单见表 4。其数量要根 据学校校医院/室的工作能力,同时接受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专业 技术人员的建议进行采购储备。表4学校隔离观察室防护防疫用品基本配置清单物品类型名称体温监测用品水银温度计隔离室防护用品医用外科

8、口罩一次性帽子乳胶手套护目镜隔离衣一次性医用防护服胶鞋医疗垃圾袋和医疗垃圾桶手消毒用品洗手液免洗洗手液(含酒精成分)空气消毒用品紫外线灯(移动、悬挂式)或空气消毒机表面消毒用品含氯消毒剂(84效度液、含氯消毒粉、含氯泡腾片)75%乙醇消毒液呕吐物、排泄物消毒 用品固体过氧乙酸呕吐应急处置包六、培训和演练1.培训学校医护人员积极接受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校园感染防控、密切接触者管理、 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能力。2. 演练学生返校前,按照隔离观察场所接收隔离观察人员的运行流程开 展多次疫情防控演练, 熟练掌握学校隔离观察室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 制度

9、,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附件1晨午晚检管理和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制度高校每日掌握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情况, 加强对所有人员的晨午 晚检工作以及健康观察和健康巡查工作,实行“日报告” “零报告” 制度。一、晨午晚检管理高校实施晨午晚检制度。学校每日定时汇总,并向教育主管部门 报告;有疑似传染病疫情或可能存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还要 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1.晨午晚检的主要内容见表1。表1安徽省校园晨午(晚)检登记表检查日期:年月曰检查人员签名:姓名性别所在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年级;班级学号/工号师生类别学生; 教职员工;外来人员联系电话检测体温有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有;无有

10、无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无有无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有;无2.晨检学生、教职员工每天早晨入校或者进入教学区上第一节课或者进 入各自办公地点之前, 专人进行体温检测; 辅导员等对学生健康状况 进行询问与观察, 二级单位负责人对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 主管部门单位对外包外聘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额头温度36.8C或腋下温度 373C,后者更为准确)、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畏寒、 胸闷、气促、腹泻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发热、皮疹或疱疹(眼结膜、皮肤、 口腔粘膜)、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咽喉痛、流涕、呼吸不畅) 、消化 系统症状(呕吐、腹泻、

11、腹痛) 、腮腺肿痛、黄疸、头痛、精神状态 不佳等。2. 午检 学生、教职员工每天下午入校或者进入教学区上第一节课或者进 入各自办公地点之前, 专人进行体温检测; 辅导员对学生健康状况进 行询问与观察,二级单位负责人对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 主管部门单位对外包外聘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询问与观察的要点同晨检。3. 晚检住校学生每天晚自习前, 由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辅导员 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询问。询问与观察的要点同晨检。4. 出现发热病例的应对措施晨午晚检中若发现学生、 教职员工出现各种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感染症状, 立即将其转至隔离观察室等待, 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和校医报告

12、,做好记录。 必要时联系医院发热门诊,校医陪同学生、教职员工就医。5. 外来人员的管理若发现外来人员有发热、近 14 天到过高风险地区或国家,或者 近 14 天有与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一律 不予入校。二、加强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 做好缺课、缺勤、早退记录,对因病缺课、缺勤、早退学生和教 职员工及时追访和上报。辅导员老师负责每日登记缺课、早退的学生,追踪缺课、早退 原因,并做好记录;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员工, 追踪缺勤原因, 并做好记 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核实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课、 缺勤信息, 于当日定时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 有疑似传染病疫情或可能存在 其他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要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若当日无人因病缺课、缺勤,需进行零报告。附件 2消毒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学校培训专门人员和保洁人员开展日常消毒, 掌握消毒基本知识, 学会配制含氯消毒剂。一、消毒的基本原则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针对不同消毒对象, 应按照其使用浓度、 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 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 配置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 护,佩戴口罩和手套;75酒精易燃,不提倡大量购置 75医用酒精; 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二、消毒基本方法1. 物理消毒法日光曝晒法:对图书、床垫、被褥、衣服等在日光下

14、曝晒46小时,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各方面都能被日光直接照射。煮沸消毒法:对餐具、棉织物、金属物等耐湿、耐热物品浸没 于水中煮沸,持续15 30分钟。高压蒸汽消毒法:对棉花、敷料等物品,待高压锅上汽后,加 阀再蒸 15 分钟,物品不宜过大,物品间要有空隙,使蒸汽能对流。2. 化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对餐具、服装、被污染的医疗用品等,使用消毒 齐展没,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物品,用清水冲洗、晾干。消毒剂 应现配现用,避免长期反复使用。擦拭消毒法:对手机、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将抹布用清水洗净、拧干,再擦 拭物体表面残留的消毒剂。喷洒消毒法:对室内空气、墙面

15、、地面和家具表面等,使用喷 雾器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消毒后开窗通风。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将食品、衣物等物体存放好, 空气消毒前须关好门窗。三、含氯消毒剂的配制般选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和含氯泡腾片。配制达到有效 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方法如下:有效氯浓度500 mg/L 含氯消毒剂配制84消毒液。其有效氯含量为5%,按照1份84消毒液加100倍的水稀释即可。消毒粉。其有效氯含量为12%13%,每小包20克。每小包消毒粉加水4.8升。含氯泡腾片。其有效氯含量为每片480毫克580毫克,按1片加1升水配制。所有含量消毒剂配制后,搅拌均匀,等半小时后使用。配制消毒剂时佩戴口罩和手套。若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