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508275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瀛湖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日期:二一四年一月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编制原则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1.5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6 项目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1.7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建设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建设规模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4.3 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节能方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项目区环境和生态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6.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

3、签。6.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进度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项目组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项目实施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资金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招标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9.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9.2 招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9.3 招标组织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9.4 招标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4、社会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10.2 生态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10.4 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富硒水产生态养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一)单位及法人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建设基本情况XX注册资金1100万元,瀛湖流水养殖基地从 2010年7月开 始建设, 同年九月陆续投放特种鱼苗三百余万尾, 种类如下: 鸭嘴 鲟鱼,美国红 鮰 鱼,麒麟鱼,鲢鱼,黄辣丁,鲈鱼等名优鱼类为主 要养殖品种, 网箱共计八百余口,

5、共计花费七百多万元, 是瀛湖库 区较大的专业养殖户之一。基地共有员工 30 余人,其中固定养殖 人员 17 余人。公司养殖基地前期投资主要分四大块: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 购 臵大吨位货船两艘, 小吨位机动船七艘, 水上建筑六座, 网箱八百 余口,渔场专业运输车辆两辆, 自建鱼种孵化基地两处, 分布于流 水养殖基地附近。二是鱼种投资:从开始筹建至今共投放鸭嘴鲟鱼 30 余万尾, 鲈鱼 75余万尾, 清波鱼 45余万尾,麒麟鱼 17 余万尾, 黄辣丁 530 余万尾, 中华鲟 3.4 万余尾, 丁贵鱼 70余万尾, 鮰鱼 170多万尾, 武昌鱼 58万余尾,鸭嘴鲟种鱼 580对,草鱼 148余万尾

6、,螃蟹 10 万余个。 除此之外, 还散养了一部分普通鱼种, 以满足各类市场需 求。三是自2012年开始,我公司陆续在西安、汉中、 XX等大中城 市开设多品种鱼类销售专营店, 正式开始投入运营的专营店已经有 3 个,今后将继续筹划在成都, 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开设营业点, 为瀛湖鱼打开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四是公司与武汉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 司、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西安满堂红饲料有限公司、 汉中联创 渔业开发公司以及汉中三旺饲料有限公司等多家饲料企业建立了 长期优质饲料供应伙伴关系, 为我公司鱼类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循环 可持续发展环境。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人 XX

7、 ,多年从事养殖业,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繁殖 经验,而且掌握了大水面网箱养殖的关键环节的技术, 他将“公 司+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运用于网箱养殖中, 带动当地农民 脱贫致富,收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与鼓励。(二)人员情况根据本项目的实际并参照同行业情况, 本着科学合理、 精干高 效、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本项目劳动定员人数为 33 人, 其中管理人员 3 人,技术员 3 名,饲养员 20 名,财务人员 2 人, 司机 1 名,营销 4人。另外,临时辅助人员 50人。(三)财务状况2010 年 7 月开始建设,到目前共投资 5000 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投资 3000 万元,资产负债率 31%

8、。2013年销售收入 2900万元,纯利润 510万元,职工工资 51 万元二、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一)建设背景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紧迫性实施退耕还林, 是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西部大开发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中央、 国务院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 陕西省实施退耕还林六年来, 按照党中央、 国务 院的部署,全省各级党委、 政府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精心组织实施, 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我省退 耕还林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成为 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亮点”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区 林草植被显著

9、增加、 局地生态状况初步改善, 钱粮补助政策的落实 到位不仅使广大退耕户直接受益和增收, 也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经济 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 地看到,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和钱粮补助政策的陆续兑现到 期,一些地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后续产业还没有形成、 农村替代能源没有同步建设等问题, 已经成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 和核心, 成为摆在退耕区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对此, 各 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巩 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性、 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切实增强巩固 退耕还林成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

10、精神, 把着力解决好退耕户长远生计问题作为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实、 抓好。要把退耕还林工作与保障粮食安全、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 民收入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科学规划、完善政策、加强协调、 突出重点、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基本思路,在继续稳步推进重 点区域退耕还林的同时, 按照各级政府要求, 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认真搞好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 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五个结合”配套保障措施上来, 下功夫解决好农民吃饭、 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 确保退得下、 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XX市截止2008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 47. 49万亩, 其中退

11、耕地造林 23. 67 万亩(其中:生态林 20. 49 万亩,生物质 能源林 3. 18 万亩),荒山造林 23. 82 万亩,工程涉及全区 44 个 乡镇办事处, 5 76 个村、 9. 75 万户, 36.4 万人,占全区农业人 口的 49%。各年度的退耕还林分别通过省市的检查验收和国家的阶 段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 2.1 个百分点, 水土流失状况初步得到控制。 同时国家通过退耕还林钱粮补助, 农 户也从经济上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汉滨区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良好 机遇,将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 构建生态经济复 合林体

12、系,实现了生态效益、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的目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生活生计问题。 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根本目的 是充分开发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和增加退耕区农民收入,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这和退耕还林工程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属于退 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为了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探求一 种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的林业发展模式。 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2、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 依托资源禀赋, 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大力发展果业、养殖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林竹产业、中药

13、材产业、特色养殖、森林旅游业和劳务输出等,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提高产业聚集度, 扶持龙头企业 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动后续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来看: 1、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直接增加了农民收 入。退耕还林的实施使 10 余万农户从补助中直接受益,退耕农户 户均获得补助 2789 余元;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各乡(镇)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 大力建设基本农田, 发展特色经济, 培育无公 害产业,形成蚕桑、茶叶、水产、水果等主导产业,加快当地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 3、退耕还林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 4、退耕

14、还林促 进劳务收入迅猛增长。从 100 户监测调查资料显示 2008 年退耕农 户人均纯收入 2642.3 元,而打工收入(含外出打工和在本地打工) 人均就达 1584.88 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 59.98%。这充分说明 了退耕还林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整合了剩余劳动力资源, 外 出务工人数大幅度增加,拓宽增收渠道。从社会效益来看: 1、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改 善,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2、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偏远高 山地区农民的居住问题, 也拓宽了他们的经营渠道, 为摆脱贫困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3、符合中央精神切实做好“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15、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发展农业、 解决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胡锦涛指出: “农业是 安天下、 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必须抓紧抓好。 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 发展的历程,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 农业支持工业、 为工业提供积累 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实现工业与农业、 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也是带 有普遍性的趋向。 ”胡锦涛主席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科学认 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 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促进 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陕西省高度重视县域农业示范基 地建设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将扶持县域农业示范 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明确细化, 为陕西省县域农业示范基地 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中央精神切实做好 “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的精 神,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